第四版:文化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新书推荐 2013-03-08
·七绝·北碚金刀峡 2013-03-08
·行健不息须自强 2013-03-08
·词语的诱骗 2013-03-08
·怀念写诗 2013-03-08
·夜半听埙 2013-03-08
·纪录 2013-03-08
·懂得,不是情之必然 2013-03-08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3年03月08日
新闻内容
第四版:文化
怀念写诗
 作者:一航(重庆北碚)  浏览次数:6412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下这个题目,我自己都好笑,如今这个高效运转的年代,写诗这种慢节奏的爱好方式渐行渐远,远得似乎遥不可及了。周遭的诗人一个个改头换面,纷纷上岸,有的写公文、写新闻;有的踏入仕途;有的则经商做买卖。大家都好像要离诗歌远一点,以免一误再误。

曾经以诗歌名义的那些青春集会,曾经豪情万丈的那些朗诵沙龙,今天少之又少,的确把诗歌供成了少数人的高雅爱好,甚至说谁谁谁还在写诗的话,感觉他一定思维不正常!在酒桌席间,说某某是诗人的话,某某自己也会认为是在嘲笑自己脱离主流社会,成为边缘人物。以致于诗歌到底是属于小众还是大众这个问题,专家们近年来争论不休。在大学校园,我曾有意问过一些当代大学生,问他(她)们知道昌耀,北岛,舒婷,他(她)们一脸茫然地看着我,还有人干脆说不知道。那一刻,我真的无语,划时代的大诗人们竟然无人识!(我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宽慰自己,也许我询问的大学生都是理工科的。)有的人还笑言,现在写诗的人和外来农民工一样,也是弱式群体。既然这样,谁还写诗?!

诗人头顶上曾经有过许多光环,作为灵魂的歌者,他们曾经万众瞩目。小说家可以靠写作谋生,而诗人很难成为一个职业。而我周围,两个写诗很好的人,现在都不写了。黎大哥,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是作协的。写诗爱诗到疯狂,秘书出身的他文采颇好,一旦写出好诗、好文章,他就到处给机关同好分享指正,而每次的文学沙龙总是积极参与。最近我们吃饭的时候,聊起他写的诗歌,我感慨万千。他自己说是没有精力写了。或许是工作繁忙,或许是立足现实!但我至今依然记得、怀念他在九十年代写下的诗歌《常怀念一些大师的名字》。小雨,最忠实的文学信徒。原来在文化馆编辑一张文学报编得风生水起,诗歌写得也很有灵感,现今下海自办公司,他自嘲说,以前写诗是一种浪费时光。写到说到这里,我的内心此刻有些落寞和伤感,有些孤独感,因为我现在依然写诗读诗。在我看来,他们二人如果继续写下去,会是不错的诗人。我隐隐为他们惋惜,也许是他们为我执迷不悟而叹息!我的眼中,仿佛又出现了金斯伯格的幻影,长发,深邃的眼神,专著地写诗歌,狂放地谈诗。

也许这个时代真的已经不需要什么诗人,也不用再阅读什么诗篇,诗歌如同儿歌一样,只是偶尔在幼儿园或者文艺联欢会上偶露峥嵘,也仅仅是朗诵活跃一下气氛而已,早赶不上晚会上的流行歌曲和二人转了。那些经典的诗歌还有多少人忆起:感谢深蓝天穹后的那个太阳/给了我三百六十五个早晨/把一年分成三百六十五个开始/每个开始都是一次黎明/让长夜与梦都变成露珠/让每个露珠都晶莹/如一首新诗……著名诗人叶延滨老师的《感恩》。叶延滨老师描述的是诗歌的年代,现在,是钢筋森林城市,不适合写诗,所以有些人不再写诗。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