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3年07月25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诗中荷事
 作者:■甘武进  浏览次数:1948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月来了,娇艳欲滴的荷花早已盛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公园,只要有荷花盛开的地方,总会有人在那里驻足停留,因为那种美令人无法抗拒。区别只在于人多人少,或者驻足停留时的心境。
  观赏的人群中,最开心的莫不过于那些少女了。她们明眸皓齿,阳光可人,让人明白“出水芙蓉”逐渐演化为对于女性清奇曼妙的赞美的缘由。她们站在荷塘边,与塘中的荷花相互映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的这句诗,用芙蓉的纯净天然,形容文章写得自然纯朴。“清如水”“清水出芙蓉”这类诗句,却也符合古典审美标准,描绘少女的天生丽质,给人带来无限遐思,让荷花的美有了更多内涵。
  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他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可惜他的心思林子方没有看懂,只是大喊一声“好诗”便去福州了。从此,林子方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难以阻挡的变化,让人徒增伤感。欧阳修写道:“七月芙蓉生翠水。明霞拂脸新妆媚。疑是楚宫歌舞妓。争宠丽。临风起舞夸腰细。乌鹊桥边新雨霁。长河清水冰无地。此夕有人千里外。经年岁。犹嗟不及牵牛会。”一句“七月芙蓉生翠水”,写活写足了芙蓉开放娇艳似霞的胜景,在芙蓉霞光的映照下,一池碧水生机盎然、生动活泼。
  这首《渔家傲·七月芙蓉生翠水》写芙蓉盛开,也写人事兴替。词的上阕,除第一句外,其他各句似乎都着力写妙龄女子明艳生辉的姿容。七月芙蓉盛开,好似“新妆”。明霞,起舞,细腰,色、形、态宛然在目。借写女性之美,喻指芙蓉也即荷花的错彩镂金,笔触大胆细腻、清灵可感。欧阳修终归是一代宗师,起笔只用了个“生”字,就能生出花来。
  越美好的事物,越经不起时间的消磨,整个下阕,宕开眼前景物,由荷花池写到更大更远的时空。“七月新秋风露早,渚莲尚拆庭梧老。是处瓜华时节好。”“渚莲尚拆庭梧老”,莲的果实叫莲子,莲子居住的房子叫莲蓬。渚莲就是莲蓬。而人们对于荷花的感情,来自美,来自习俗,更主要的来自实用。花开可赏花,莲蓬结子可采莲,荷叶用来包粽子。在广州,拆开荷叶时的糯米鸡回味悠长,风味独特。
  “比雪犹松在,无丝可得飘。轻拈愁欲碎,未嚼已先销。”还没嚼便销魂,杨万里《小集食藕极嫩》中的排骨莲藕汤的滋味可想而知。在我的家乡安陆,无汤不成席的说法流传甚广,排骨莲藕汤,是家乡味道的代名词。多年前那个大年夜,我在外归乡迟,那晚,全家就等我一人,在离家还老远的地方,我便闻到排骨莲藕汤的香味,进屋,见母亲正将一大盆排骨莲藕汤盛放在桌上,那种味道,对我而言是最好的慰藉。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