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9年07月12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文化
饱含激情写嘉陵
——李映铨先生山水画印象
 作者:  浏览次数:2207  放大 缩小 默认


  

图一为《嘉陵江上》,图二为《嘉陵晨曲》
■静 思
  初识李映铨先生时,他在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任讲师,讲授山水画理论与技法。其妻蒋必秀与我母亲同在一所学校教书。我清楚地记得李映铨先生业余之时喜欢钓鱼,在那个动荡年代,每到周末,他都会带上渔具前往其妻所在学校附近的水库垂钓。垂钓一可让人心静,二可养性,李映铨先生以垂钓体验生活,寄情山水。
  李映铨先生是一位因擅画嘉陵江题材而著称的山水画家。他在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学习、生活、工作了60多年,非常熟悉这里的山川风物,并对这里的山山水水有极深的感情。他喜爱“嘉陵”,更爱画“嘉陵”,因此把写生、创作的重点都放在了嘉陵山水上。多年来,他走遍了嘉陵江和长江三峡诸多重要景点和隘口,行程万里,历经艰辛,搜集和创造了不少素材和画稿。他用饱含激情的笔墨,从多河段、多景点、多角度、多侧面探索表现嘉陵江的秀丽风光,刻画嘉陵江的建设风貌——创作了《嘉陵晨曲》《嘉陵秋色》《嘉陵晓雾》《嘉陵江上》《嘉陵三峡》《嘉陵新貌》《北碚庙嘴揽胜》等一系列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嘉陵主题画。这些经过作者提炼、创作的山水画,多次参加全国和地方的美展,亦被报刊发表,不少艺术批评家撰文述评。
  李映铨先生在深入挖掘生活之美的同时,又大胆探索艺术之美。他认为:“山水画创作是写景,但更重要的是写情。没有情是画不好画的。这也是常说的自我。可这种自我之情不是远离当代群众之外,而应是在当代群众之中。”他在创作嘉陵题材作品上下过一番功夫,在表现手法上作了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嘉陵晨曲》,从收集素材,起草构思,到提笔创作经历了近两年时间。
  《嘉陵晨曲》描绘的是深秋早晨的江边,一条曲径通幽的石板小道上,来往行人熙熙攘攘。最引人注目的是三三两两的中小学生,鲜艳的红领巾和五颜六色的衣服掩映在满坡霜红树叶的丛林道上,加之透过薄雾的朝阳照射,显得格外耀眼。江上船影点点,江边行人寥寥,这金子般的秋晨景象犹如一首美丽的乐章。作品画面,主次分明,通透有致,学校房屋错落有致,远眺江流,润物无声。
  纵观李映铨先生的山水画,既强调个人的独特偏好,又重视群众的喜闻乐见,其画是他真情实感的反映。画风工整严谨,生活气息浓郁,典雅多姿。
  当然,李映铨先生并没有固守嘉陵题材和脚下这片土地,而是背起画具北越长城,西出阳关,攀登五岳,游历三江,从而中华大地的风光常见腕底。他倾情创作的《大足石窟》《蜀山晴云》《千古丰碑》《云横天都》《青山不老春长在》等作品,先后在北京、四川、重庆等地举办的美术作品展中展出。其中,《大足石窟》《蜀山晴云》《嘉陵峡岸》分别由中国美术馆、中国沫若书画院和西南大学博物馆收藏。一本凝聚他教学、创作成果的《中国山水画技法》教材于1990年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受到众多学生和美术爱好者的青睐,之后再版四次,并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图书。
  如今,李映铨先生已88岁高龄,但他仍手不停笔,心不离画,坚持写心、写意、写情。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