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7年07月28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文化.服务
说说“床”的井栏之意
刘鹏飞
 作者:  浏览次数:1477  放大 缩小 默认

  

  很多人都想知道“床前明月光”的“床”到底应该解释成什么?最早对“床”的字意产生疑问的是郭沫若,他的疑问是:“如果睡在床上,那一定是在房间里,房间里怎么会结霜呢?”另外,“如果睡在床上,头是不好举起来的。如果还要再把头低下去,这个动作就更不好做了”。同时,郭沫若还以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床”为例,说“床前明月光”的“床”也应该与其一样,是“井栏”的意思。
  遗憾的是,他的这一观点不但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相反还引来一片“质疑声”。我对那些“质疑声”也进行了拜读,说实话,都没有新意,更不敢苟同,不能作为推翻郭沫若观点的依据。
  “床”的甲骨文写作“爿”,就是井架的象形。古代把“床”作“井栏”的诗文更是比比皆是。如南朝梁简文帝《双桐生空井》:“还看稚子照,银床系辘轳。”;李商隐的《富平少侯》:“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等等。
  “床”在唐朝虽然有了睡床之意,但并不多用,人们仍然习惯用“榻”指睡觉的地方,而把“床”作为“井栏”之用。就是李白自己也是这样,把“床”多作“井栏”用。把“床”解释为“井栏”多好,诗人看见井栏边一大片明亮的月光,触景生情,思念起自己的故乡,“举头”“低头”自自然然,望着月亮,就好像望到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合情合理,意境高远。更何况,很多版本的“举头望明月”是“举头望山月”,视野辽远而又具体,静山静舍,共此婵娟,诗人倚靠井床,抬头望月,低头思乡,非常自然,在屋里反而碍手碍脚。再说了,井,牵动对故土的恋情也是常有的事,不然咋有“背井离乡”一语流传千古呢?所以说,我认为“床前明月光”的“床”解释为“井栏”更贴切。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