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3年11月22日
新闻内容
第四版:副刊
闲话月台
 作者:兵哥  浏览次数:6115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台,从字面意思理解,是赏月的台子。登台赏月,有股风,是难得一见的雅事了。

我这里说的月台,是火车站上的那一种,旅客上下车的地方,大都在票房的背后,顶上有盖子。有盖,自然无法“举头望明月”。但月有相思之意,倒与站台相送的场景暗合,这大约是古今月台相通的地方。

不过,现在的月台,给人的印象,更适合用“匆匆”二字来表达。匆匆的人影,匆匆的脚步,匆匆的行色,转眼之间,人来如潮,转眼之间又人去台空。而且月台送行要买票,麻烦,许多人就把挥手的地方改在了进站口,这样,月台虽近在咫尺,却远如旅途的一部分了。

我之所谓“匆匆”,还有时光流失之感。记得十多岁时,去外地读书,在小镇的月台等车,却并不知那就是月台,只知是铁道边铺满石板的空地,有小孩在上面撒尿,有人在上面打扑克,还有农人拉着板车经过。求学的地方是个小城,当时也无进出站口,清晨跑步路过,铁轨上凝着白霜,火车冒出的烟恍如一个人呵出的白气,地上被踏出零乱的脚印,使人顿生“人迹板桥霜”的清寂感。后来几经调动,来到这座城市生活,一段时间常出差,在月台上迈着脚步,有时内心遽然一惊,原来数十寒暑,竟在不经意间过去了。

时代在变,地点在变,月台也在不断变换。从散漫到严整,从敞亮到与黑古隆冬的地下通道相连,它紧随着时光的步履和生活紧迫的节奏。它的愈加秩序化,却以消弥了场景曾经的诗意为代价。

小时看月台,多的是联想。这联想,大都是火车给出的,因它连着远方。看一看车上的牌子,北京-重庆、重庆-乌鲁木齐,又或重庆-成都,远方城市的模样就在幻想中浮现出来,货车就更妙些,满载着煤或木材,你不知它要到哪里,这使它透着股神秘,更加引人遐思。也许因了过去的缘故,现在乘车,诗意仍能偶尔一现,比如在旅途中碰到了老一点的月台,就会联想起过去,联想起某些老电影中的镜头,恍然产生时空分离之感。

月台,仍能使人动情的地方,前不久,送一朋友返乡,虽朋友一再推脱,我还是买了票送到月台。朋友登上火车,于窗口挥手辞去,巨大的钢铁之物渐行渐远,月台上突然空旷起来,心中突起的惆怅之情,绝非在熙攘的人群中所能有。

作为现代城市的设施,月台,也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到一个城市去,最先踏上的是它的月台,它的颜色、气息、秩序,以及周边建筑物的造型,都会为你对这个城市的整体印象打下铺垫。有次去一个大城市,到站后走在它黑乎乎的月台上,望着地上的纸屑等垃圾,以及周围灰黄的建筑,心情也有些黯淡。其后,虽游了它许多优美的景点,但对那月台的印象,却像一个黑影一样挥之不去。

月台,虽就在一个城市的内部,却因其处于隔离状态,不大被注意。这就像我们体内的某个器官,虽忙碌而重要,却很少引起我们的重视。也如人生中的某段经历,被时光隔着,护着,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容易显现。

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原有两个车站,即两个月台。后来一个改建,另一个就逐渐废弃了。废弃的站房改成了一个大型的酒店。一日,与朋友们聚会,酒至半酣,出了酒店的后门,竟一步跨进了从前的月台。但见月光满地,一条条钢轨闪着幽蓝的光,我想起了昔日热闹的人流,想起了这座城市过去的模样,以及在这里迎送过的友人,他们,有的已中断联系很久,有的因生了嫌隙而不再来往,有的已永远不在,不由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