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4年05月24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小满时节漫话农耕
 作者:■赵仕锐  浏览次数:705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次听说“小满不满,芒种不忙”这句话,还是三十多年前,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二十四节气其实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好印象,有的只是母亲成天劳碌的身影。
  记得那是初夏的一天,老师让全班背诵《二十四节气歌》,我背得最快,他就奖励我一个作业本,并安排我收集一些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
  没有互联网,也没有资料书,我就向母亲请教。她给我说了几条,其中就有这一句“小满不满,芒种不忙”。当时,我并不在意这句话的意思,母亲也没有给我细讲。
  多年以后,我给学生讲《二十四节气歌》。上网一查,竟找到了“小满不满,芒种不忙”那句话,而且有比较详细的解释。于是,我便知道“小满不满”,指的是小满时节雨水不足,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而“芒种不忙”,是说芒种时节不宜过于繁忙,应当合理安排农活,避免操之过急。
  这句“小满不满,芒种不忙”,或许是母亲在田间地头劳作时,从老一辈人口中听来的。这些谚语,是农民在长期农事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结晶,而母亲,正是通过这些谚语,把握着农事的节奏,安排着家庭的生活。
  小满时节,地里的小麦开始抽穗了,青青绿绿的,冲着天空的方向竖起无数针尖一般的尾巴。在南方,种植小麦并不常见,水稻才是主要农作物,我家是个例外。家里分到的农田,基本上都是“望山水”,只能靠天吃饭。遇到风调雨顺的年岁,家里也能收获不少稻谷,勉强可以温饱。若是遇上天干年岁,种下的水稻就会欠收,甚至绝收。每年六七月,家里没有米下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麦子,便成了全家口粮的重要补充。
  作为南方人,吃惯了米饭,面食就不太受欢迎,偶尔吃上一两顿倒也新鲜,天天吃就有些厌了。为了让全家吃好,母亲将麦粒磨成面粉,或做成馒头,或蒸成包子,或捏成“麦耳朵”,更多的是到镇上的面条加工作坊兑换成面条,变换着各种吃法。
  那时候,有了麦粒,加工成食物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将成熟的小麦收割回家。没有任何机械,镰刀、背篓、绳子是母亲收割麦子的全部工具。她用镰刀将麦子从根部割断,集中堆放到一字铺开的绳子上,看数量差不多了,就抓住绳子的两头交叉用力,将麦子捆成捆,放进背篓里背回家。
  父亲是村里的民办教师,我和弟弟也要上学,除了晚上和周末,我们几乎都在学校。家里的农活大部分是母亲一人在干。周末,父亲、我和弟弟也加入收割麦子的队伍。全家一起干,收割速度就会快很多。
  割麦子看似简单,开始时我和弟弟还有几分热情,也有些许兴奋,手上的动作也算跟得上节奏。随着中午临近,太阳越发毒辣,豆大的汗珠滚进眼睛里,辣得我不敢睁眼。脸上,脖子上,手臂上被麦叶划伤的地方,被汗水一蛰,火辣辣的痛。腰也直不起来了,只能像一只蒸熟的大虾那样弓着。双手也不太听使唤了,只能机械地挥动着镰刀,盼望着天快点黑。于是,我深深感受到务农的辛苦,也更加理解母亲的不容易。
  往事如烟,转眼间,那些田间挥汗的日子渐渐淡出记忆。如今,父亲早已退休,却闲不下来,便和母亲回乡下继
  续打理那几亩田地。在很多人眼里,他们的老年生活
  或许并不圆满。但是,父母却认为,乡下空气好,适当
  劳动更有益健康。
  生活,本就是一场自然的循环,正如那句“小满不满,芒种不忙”,我们只需顺应它,享受它,感恩它,不必追求完美,也不必急于求成。也许,父母早已在人生的每一个节气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