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绿野仙踪金刚碑 2024-05-10
·在春山小坐 2024-05-10
·见一面胜天湖 2024-05-10
·书缘 2024-05-10
·紫 苏 2024-05-10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4年05月10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绿野仙踪金刚碑
 作者:■张 昊  浏览次数:642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城重庆两江汇聚,两江之上更有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一系列江河,江河之上每每有渡口,人流穿梭不息的渡口,更容易形成古镇古街。所以,重庆所不缺的就是古镇古街,除了声名显赫、人声鼎沸的磁器口,几乎每一个区县都有古镇或古街。北碚自然也是如此,山水之间散布着或大或小的古街古镇,其中较出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偏岩古镇,另一个则是金刚碑古街。
  北碚的缙云寺是迦叶古佛道场,相传他到缙云山建寺之时,有金刚力士前来协助,道场初成,却在嘉陵江边遗漏了一块巨石,那巨石七米多高,二米多厚,状似一碑,深入嘉陵江,当地人俗称为“立石子”。唐人曾在其上题刻“金刚”二字,人称“金刚碚”,又称为“金刚碑”。
  最早的金刚碑不过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一些山民去缙云山运煤,到金刚碑搭上嘉陵江的航船,将煤远销外地。于是渐渐有人在金刚碑建房居住,后来的缙云山南坡小煤窑星罗棋布,煤炭业日益兴旺。到清同治年间,金刚碑作为产煤、运煤、销煤的水陆码头和中转站繁华日盛,街内米行、油行、酒坊、茶馆、客栈、铁匠铺挨挨挤挤多达几百家,成立了以煤、盐、船、驮、牛、马为首的行业帮会“七帮会”。船主、帮主、煤炭商、力夫们就在街内溪河两岸半山腰,建起了一座座穿斗青瓦房,简朴适用,一楼一底的石头墙、土墙、竹木夹壁墙的老房子,石灰粉刷,依崖而建,独具巴渝特色。青瓦房随山势蜿蜒曲折,分布于2米宽、500米长的青石板街道两旁。
  和北碚的很多地方一样,金刚碑也是在民国时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不过有人说,合川人卢作孚之所以选择北碚这个“江巴璧合”交界、匪患出没的小乡场作为自己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正是因为那丰富的煤矿资源可以提供充足的赋税支持。民国时期的金刚碑沿街河两岸已有众多商店、货栈,煤窑沿山排开,挑夫摩肩接踵,江岸帆樯如林,生意一派兴隆,形成了姚家院子、熊家院子、郑家院子等几家较大的民居建筑群。
  金刚碑地理环境独特,深藏在不太宽的山坳之中,形如“U”字,左右两侧都是护山环绕,重重护卫,中间部分地势宽敞,且被嘉陵江流水环抱,形成了一个“枕山、环水、画屏”的“椅子形”“形胜之地”。更有繁茂浓郁的植被,自然成为躲避空袭的绝佳所在。抗战时期,这里吸引了国民党中央部级以上单位13个,下属中央局处级单位30多个,更有一大批著名经济实业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寓居金刚碑,名人云集,人文荟萃,热闹非凡,仿如集镇,把金刚碑的繁荣推向了顶峰。书法家谢无量,大学者孙伏园、陈子展、吴宓等众多文化名人寓居于此,教育家梁漱溟在金刚碑兴办了“勉仁书院”。当时的中国石油大王孙越崎,还在金刚碑创建了“中福公司”。一时之间,嘉陵江边的金刚碑人气兴旺,文教繁盛,号称“小北碚”。
  因煤矿和航运兴盛的金刚碑,随着缙云山煤矿资源的枯竭和嘉陵江水运的没落而衰落,曾经的繁华被雨打风吹去。2009年,政府牵头全面拆迁之后,这里更是彻底荒废,甚至被人遗忘。两旁山壁上的繁茂绿植逐渐侵蚀着断壁残垣,覆满墙头屋顶,曾经人群簇集的金刚碑宛如绿野仙踪般的童话世界。这样独特的金刚碑充满了另一种神秘的魅力,开始时是那些探秘者,后来则是摄影爱好者、画家们,再后来又成了《诡医录》《风云年代2》等一系列影视作品的取景地。于是,金刚碑又再次热闹起来,曾经荒废的茶馆也重新营业,成了人们周末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现而今,金刚碑已修缮一新,风景依稀,台阁修旧如旧。一个崭新的金刚碑亮相嘉陵江畔,再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成为又一处打卡胜地。
  (选自张昊《雾里梅花江上烟》,本文有删节)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