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4年03月12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心中常驻桃花源
 作者:■冉 烨  浏览次数:1006  放大 缩小 默认

  

  寒假期间,女儿自己在家温习功课,用音频放《桃花源记》,一下勾起了我的诸多记忆,比如初中时期读这篇文章的感受,又比如现在的心境体会,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陶渊明是我非常喜欢的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描绘的生活方式,是许多人的向往。想必,在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桃花源式的梦吧。
  《桃花源记》讲述了一个渔人邂逅“桃花源”的故事。文中呈现了一幅山清水秀,田地肥沃,人们友好相处,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一个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远离政治,远离叛乱,更没有层层剥削。陶渊明为什么要描绘出这样一幅美景呢?要知道,他生活在一个政治黑暗、战乱不断的年代。公元420年,宋王刘裕让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于他,改年号为“永初”,并在第二年将司马德文杀害。政治的黑暗,让陶渊明感到心灰意冷,因此,在他为官期间,曾数次辞官归隐。陶渊明心怀天下,关心民生疾苦,但黑暗的现实社会给他的却是无情的打击,既然不能施展才华,就只得将心中的美好愿望寄于诗中,造一个美好的桃花源梦。
  虽然桃花源只是一个梦想,一种寄托,但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桃花源,都有一个单纯宁静的世界,当你累的时候、疲倦的时候,可以暂时歇一歇。只要你心中有了这份美好,你就可以再次积蓄力量,继续前行。
  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他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可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像陶渊明一样,放下当前拥有的一切,坚持自己的初衷呢?
  人生的选择充满种种诱惑,苦乐自知,没有对错,适合自己当下的就是最好的。回忆起大慨是2007年的时候,我曾有机会调到市级部门去,那时候的我还只是区县报社的一名普通编辑。但几经考虑,我还是选择了放弃。那一年我已经36岁,只想安居于小城,陪伴照顾日渐衰老的父母及家人。
  不管在怎样的状况下,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些憧憬,只要这份美好一直在,就会支撑你走下去,不迷失心中的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