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3年08月06日
新闻内容
第四版:文化·服务
垂钓或做文章
 作者:徐惠林  浏览次数:6110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班步行过一木桥,发现桥东西两端各墩一雕塑——原来是两老者在纹丝不动垂钓。扫一眼他们的装备,煞是洋气——修长而韧的银亮吊杆,控制抛线的手摇滑轮,随时可助抓捕上钩家伙的撩鱼兜,垂到水里的一个可盛百斤收获的长网兜……唯可惜,询问两边的垂钓者,好热一个早晨,皆一无所获。当然他们钓一种心情,一种境界,乃另外话题。

几天前采杨梅,邀去的亲戚说下回找个地方钓鱼,当然钓鱼的地方是人家家养的鱼塘。这个嗜钓的亲戚不住嘀咕自己近年不太热钓的一个主因是:通知人家要去钓鱼,户主就不往塘里投放丁点饲料。结果你钓钩一扔下,就有鱼上来,而且一条接一条,不胜其数。不一会,就有几十斤。钓的鱼你都得买回去,价格也不比菜市场便宜,如此味道就乏。

我少年时代,每至夏午,喜往河里或田沟,钓、捅黄鳝,再一个就是钓鱼。以油灯之火烧一根母亲缝衣的细针,趁热取出,一手用布条垫捏紧针尾,另一端用母亲纳鞋底抽线的镊子,弯针成钩。此鱼钩闪亮锋利,缺憾是钩尖没有倒芡。寻来一根呢哝丝,再配一鱼杆,家什就成了。鱼饵,如果钓鲫鱼、汪丁鱼就掘用蚯蚓,而如果钓贪吃的鳊鱼,用麦粉和菜油,粘一个小小团,包裹鱼钩即可。尤记那年,我家吃水的那塘,生产队年初投放好一批鳊苗。暑假,午后,我墩在大舅屋后竹林靠河一棵杨树篰头边,扔下去,拉上来,我一口气竟钓到了30多条。每条鳊鱼皆一色,近半斤。鳊鱼这家伙口小,贪吃,咬住了就难逃。怪的是一条被钓起,其它并不惊逃,依然等着我来收掠它们。以后,每日午后,又陆续将这些家伙从河里请起,以致年终河塘车干,社员们都惊奇鳊鱼“怎么都没了”?猜测“要么从哪条过水道逃了?”“要么都给黑鱼吃了?”很少像到我这四条腿的、被晒得黝黑的人鱼。年少的垂钓,也有一个下午空手而归的时候。但一般每次多少有一些,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以上三种垂钓,我以为我年少的这种垂钓,最结实:不过分追求“行头”,也不过分纠结每次钓多少。

我想到了自己伺候几十年的“做文章”。

以文章相比拟,年少的垂钓,是否“文”、“质”彬彬,恰到好处?

如今,多见不是“文”过,就是“质”野,两者的融合总是生涩、偏离。

“文”过的现象,随便拾捡,就有。古玩市场,你能看见店铺越来越华丽,里面的东西却大都是新、假、破;数码时代,摄影风行,端的是一次户外采风大赛,个个行头搞得像“空降兵”,大炮小炮的,摄出来的却是那非浅白即搞怪的东东。广到生活中,有人能说会道,花言巧语,回后仔细盘点,“实”处太少。

我们虽不能否认“形式”的重要。形式的探索,也包含着一种“内容”,但普遍、过分地追求“形式”,乐此不疲地追求语言的精致、精妙、优雅、情致,也未尝不是一种癖病。而若常以种追求作为一种炫耀、自鸣得意、评品他人文字品格高下之标尺,则不是一种盲目自欺,便是一种矫饰。——如今,为人处世,这是时代正风行这种形式的华美和艳丽。

同样,“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章过分排布细节,以“故事”的盘桓、堆砌,来满足他人之窥私好奇,迎合藉“故事”承转心情、纾解情绪分泌物的阅读目的,而非探求更好的内在结构,以一种“真善美”之正气来化这赘肉一般的故事无机物,则是一种慵懒搪塞、媚俗之恶和笨拙。生活中,“没有口才”,不善于表达,好事“变”坏常见。纳言敏行,古代认为是君子常有的情态,今日你“不声不响”、行动机敏,常为人诟“鬼得很”。

“文”与“质”,是形式与内容、身体与外衣的关系么?

以人体来比拟,想是肉体和皮肤的关系——它们血肉相连,同气相贯。有机统一,一同呼吸,浑然天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