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3年08月06日
新闻内容
第四版:文化·服务
老重庆最早的“出租车”:街轿
 作者:   浏览次数:6473  放大 缩小 默认

1883415日和24日,驾驶轮船首航川江、与重庆结下不解之缘的英国商人立德初来重庆,在日记中写道:重庆的出租车——轿子,停在各个街角,只要是在城墙以内,不论到什么地方,费用都是25个铜钱。

轿子,是一种由人抬着走的旧式交通工具,主要分官轿和民轿。南宋时期,重庆开始出现官轿,同时民间也出现有一种叫“鸭壳轿”的轿子,抬送老弱病人。清道光三年(1823年),一个叫陈松柏的人创办了重庆最早的运输商行“松柏长”,其中开设长途轿子业务,第一次把轿子纳入经营项目。

随着重庆城人口大增,再加上大街小巷、爬坡上坎,往来十分不便,清咸丰三年(1853年),出现了一种专在街头揽客的“街轿”——就是英国商人立德在日记中称的“出租车”,开创了重庆城区公共交通的先河,也可算作今天重庆出租车的鼻祖。这些街轿最初由“三合长”、“天生福”等几家小轿行经营,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发展到35家,到民国5年(1916年),重庆城区已有轿行108家,轿子2200顶,轿夫之间经常为抢夺业务发生纠纷。后来轿行会首出面,将城区九门八码头划分为12个区承揽业务,才基本平息了轿夫之间的争斗。

老重庆的街轿像今天的出租车一样,要给轿行缴“份子钱”,每顶街轿缴日收入的1%作为租金。街轿规模和从业人员,也有严格的规定。民国29年(1940年),重庆市工务局对日渐增多的街轿进行整顿,经检验后核发牌照,并规定主城区数量为2000顶,南岸和江北各为500顶,轿夫年龄在1855岁以内,出工时穿统一的编号衣服。

抗战期间的重庆作为陪都,一下子拥来大量的外来人口,街轿又给很多贫困家庭带来了比较稳定的收入,实际的街轿数量远远大于规定的数额,民国32年(1943年),重庆已有街轿19600多顶,从业轿夫45000多人,给本来就狭窄的重庆街道更添拥堵。需求与现状矛盾十分突出,当年11月,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手令:城区一律禁止轿子,不许乘坐。至使重庆城大批轿行倒闭,大量的轿夫失业。

老重庆的轿行虽然经营着“出租车”,但并不属交通行业,俗称“差事铺子”,属服务行业,除了轿子外,还配有“龙杠”抬棺材、埋死人,又称抬埋业。在“街轿”出现前,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庆城的两家抬埋“差事铺子”,率先创办了“三合公”、“通行号”花轿行,为婚嫁礼俗提供花轿出租。以往重庆城的人结婚,迎娶都是向大户人家借用花轿,一般的大户人家都有配置。花轿行的出现很受欢迎,很快,重庆城的花轿行发展到12家,遍及江北,江南一带。

老重庆的轿行不仅开创了重庆城区公共交通的先河,也是重庆婚庆公司的鼻祖。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