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3年11月28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有一种感情叫发小
 作者:■冉 烨  浏览次数:1843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末将至。某天,穿开裆裤一起长大的发小突然在小范围微信圈里发出倡议:“我们也吃顿团聚饭哟!”我起先以为只是调侃而已,便故作冷静。熟料,眨眼的功夫,已是应者如云。次日,便有“贤达”在圈里公布了响应“团聚饭”的发小名单和落实的地点及乘车线路云云。看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不经意间,一种情愫便在身体里倒海翻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多数人都住平房,别说是同学朋友,就是发小家庭之间也来来往往,像一家人。感觉有时候比远方亲戚还亲近。到中午、晚上吃饭的时候,端上一碗白米饭,就走张家串李家,聊聊单位的新动向,说说子女的状况,以及世面上发生的稀奇古怪的事情,不一会儿,张家的菜李家的肉,都会装进你的碗里,一顿饭在笑声中吃完。回到自己家,媳妇会玩笑式的骂上一声:“菜都没夹,又跑那里去了。”而你则放下碗抹抹油嘴,憨憨地回一声:“吃饱了,在老李家还吃到肉荤的。”那时候,谁家娃娃放学早,而他父母还没下班回家,邻居都会把这娃娃叫到自己家写作业,到晚饭时分,若娃娃父母依然未回,索性把娃娃留下吃饭。邻里之间有一种特别的信任,彼此之间都会互相帮助和关心。
  是啊!发小之间的情缘,其或可是不亚于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发小并非每人皆可遇到。很多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或是你幼儿园、学生时代一直同班级、同年级或同学校最贴心的同学或死党,或是和你同住一个家属大院,在一个墙角逮蛐蛐,一起打弹弓、抽陀螺、捉迷藏、转铁箍,看邻居家的电视,分享最好玩具的伙伴……成年后,这些人可能成为你无话不谈的知己,你们常来常往的频率甚至超过了家人,在你事业低谷、家境困难的时候,他们常常成为你最好的倾诉对象。
  随着工作、生活的需要或变化,每个人身边都会有一些朋友或同事,但由于长大了,见识了,社会化了,防御心理也强了,总会觉得伪装的人太多,周围的世界太复杂等等。而自小结下的友谊,往往少些功利,多些关爱,这种纯真可贵的情谊让人觉得踏实,安全感更强。在发小面前,人们更容易做真实的自己。凯凯是我正宗的发小,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相伴相随从未分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社会物质相对匮乏,各家各户都不宽裕,10多岁的我们时常喊肚子饿。凯凯经常把我叫到他家里,香蕉、苹果、饭菜各种好吃的尽管吃,边吃边在他家阳台上畅谈人生、指点江山,意气风发。最让人难忘的是,彼此成家立业后,我家人病重,凯凯得知后两次登门解困援手,事后从不主动提及,只是淡淡一笑:“谁家没个难处啊,过去就好了。”2015年,我携家人在外地旅游,不慎把全家人的银行卡、现金、火车票等遗失,当时处境尴尬寸步难行。给凯凯打了电话,因为那个旅游地正好是他管辖的公司驻地,他二话不说直接安排人给我们送来了现金,解了我们一家的燃眉之急。
  晓云不仅是和我一起长大的发小,两家父母也都是一家国企的干部职工,两家人常有来往。疫情时期,我和家人被封控在家,晓云买了菜和酒送到楼下,妻子慨叹:“还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好,是真感情!”这份感情朴实而温暖。
  时下,各种名目的亲友聚会可谓司空见惯,鄙人也曾参加过好多次,如什么老乡聚会、中学同学会、大学同学会等。但是,用“团聚”作大旗的相互走动,对于中年的我来说,还是少见。“相聚”这两个字,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多少带些温情!就冲着这股热乎劲,人还未赴宴,青春似乎已经卷土重来。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尽管物质相对贫乏,但人人神清气爽。“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是当年的我们最熟悉的旋律。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俊男靓女已经年近半百或年过半百,但发小这根纽带,让大家依然彼此牵挂。升官的也好,发财的也罢,在彼此面前,都只有一个身份——发小!
  2023年深冬,我收下发小凯凯、晓云最暖心热身的酒和花生,余生不多的岁月,金子般珍贵的发小情缘,还将伴随我们一路同行,浓烈而深沉!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