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心若有归 2023-03-21
·故读书为颐养第一事也 2023-03-21
·日 出 2023-03-21
·捉黄鳝 2023-03-21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3年03月21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故读书为颐养第一事也
——读沈复《浮生六记》有感
 作者:■陈利民  浏览次数:2427  放大 缩小 默认

  

  俗语曰:“人到中年万事忧,一切随缘莫强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不小心就步入了中年。在此之际,我到底“忧”什么呢?是地位与金钱?或是爱情与生命?诚然,我认为更重要的应该是生命。生命在时间的长河里微乎其微。因此,珍惜生命,快乐地活在当下,就必须懂得克己自律,养心长生。
  关于如何养生,近日,我读了清代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作家出版社),其“养生记道”篇算是告诫人们如何养生的范本,那就是“故读书为颐养第一事也”。
  沈复工诗画,善散文,一生就写了一本精微传世之作。他终身游幕、经商、作画为业,浪迹天涯,常年生活在社会底层。因此,其文章风格有着比较深刻的现实主义色彩。
  “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沈复在《浮生六记》的开卷之初便这样写道。他为何如此开门见山地表述呢?这与作家的生活阅历密切相关。有一年,中年的沈复远赴琉球谋职,在海上旅途中历尽艰险,九死一生。在生与死之间,他获得人生启迪,不禁产生了“浮生若梦”的深深感慨,于是一挥而就写成了一部自传体散文。
  在书的“六记”中,我最厚爱“养生记道”篇。该篇不仅文字轻快优美,而且预言哲理颇深,给人明心见性、阅读生慧之感。他最终讲明一个道理,人的养生,其以“此养心之要也”。当时,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沈复失去爱妻芸娘,整日锥心刺痛,戚戚寡欢。他只好寻求“静念解脱之法,行将辞家远出,求赤松子于世外。”最后,他读到前人的《养生主》而释然开怀,悟道达观,写下“养生记道”佳篇。
  “人大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我不怒。澹然无为,神气自满,此长生之药。”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什么长生不老的药,这便是沈复给我们开的一剂灵丹妙药。
  沈复是文人。文人难免诗情画意,也难免多情多意。而他对于“情”却说:“然情必有所寄,不如寄其情于卉木,不如寄其情于书画,与对艳妆美人何异,可省却许多烦恼。”在他身上,具备了中国文人特有的知足常乐、恬淡自适的天性。他与爱妻芸娘伉俪情笃,相互倾慕。他们在家里促膝畅谈书画,外出郊游共赏万顷湖水,共享优闲清雅岁月,潇洒度过美好时光。
  难怪,林语堂先生赞美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在“养生记道”篇里,沈复认为人的养生旨在养心。他说:“内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俱安,则身安矣。”同时,他也提出养生之道的“清净明了”四个字,以达“内觉身心空,外觉万物空”的高妙境界;还提出具体的养生方法,是莫大于眠与食:“菜根粗粝,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馔也。”但最好的养生秘诀是读书。他借古人之言,道今日心声,说:“扫地焚香,清福已具。其有福者,佐以读书,其无福者,便生他想。”他积极推荐阳明先生的读书之法:“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累。且如读书时,知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
  总之,沈复认为读书为人生颐养的第一事,而且读书环境要“洁一室,开南牖,八窗通明。勿多陈列玩器,引乱心目。设广榻、长几各一,笔砚楚楚。旁设小几一,挂字画一幅,频换。几上置得意书一二部,古帖一本,古琴一张,心目间常要一尘不染”。
  因而,红学大家俞平伯先生高度评价《浮生六记》为“而今所存者似即其精英”,也表明“养生记道”篇“就其存者之言,固不失为简洁生动的自传文字”。
  就读书励志而言,我想起唐代诗人、书法家颜真卿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确,人生一世,读书是福。我也人到中年,安然适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的悠闲生活,一如闲云野鹤之怡然自得。当然,我读书为一日必须之要务。
  在我书房的墙壁上挂着一幅朋友赠送的三尺行书“无事静坐,有福读书”,这八个字行云流水,笔力刚劲。它不仅仅是一件艺术作品,更是我生活的座右铭。
  这一点,与沈复先生的“故读书为颐养第一事也”,殊途同归,不谋而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