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3年02月25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断舍离”是一场修行
 作者:■姚春华  浏览次数:2450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的一年,我准备着手将住了多年的老房子重新装修下。家里收拾出了成堆的旧物,当回收师傅将我曾视为珍宝的旧物当成垃圾胡乱拖走后,心中滋味,一言难尽。或许,割舍不下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在这些旧物上,我曾花费的心思,付出的感情。抑或我真正割舍不下的,是与这些旧物共处的光阴。
  这些年,我一直做不好“断舍离”,有时是因为恋旧,有时是因为懒惰,有时还可能是因为怯懦,没有安全感。我知道这是一个坏毛病,可以说是敝帚自珍。以致身边的杂物越堆越多,却怎么都丢不掉,因为“舍不得”“好可惜”“东西都还是好好的”……我们总是在不断地买新东西,珍藏着过时的东西,因为“万一没有了……”“总有一天会用到……”
  “断舍离”最早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简单地说,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追寻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其实早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作家、哲学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所追求的简朴生活。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两年两个月里,自己搭建木屋,感受构建的乐趣;自己打猎捕鱼,释放最原始的野性;自己种植作物,过最简朴的生活,靠双手养活自己。他所拥有的物质,也不过是仅仅能满足自己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求。他对物欲横流嗤之以鼻,对口舌之欲轻蔑鄙视,对聚财敛物视如敝屣。他认为终其一生为必需品而奋斗,为生活辛苦奔波是愚蠢的生活。“断舍离”和《老子》也有相通之处。老子有“抱朴守拙”“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只有到了世事洞明、从心所欲的心灵境界,才能真正体会朴素的生活态度对心灵的影响。
  由此看来,“断舍离”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场修行。所谓“断舍离”不单是物质层面的“断舍离”,更是精神层面的“断舍离”。从本质上看,“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因为所有用过的物品,都渗透着我们的温度与情感,所以,与其说是不舍得扔掉物品,还不如说是自己思想上,那份舍不得的情愫在作祟。所以说,“断舍离”其实也是一种能力,一种与过去挥别的能力。人生长河,滔滔东流,我们要学会做减法,不断与自己的过去告别,告别纠结于心的人和事,告别过去好或不好的自己,告别那些我们已经不再需要,不再心动的人、事、物。在人生漫漫长途中,儿女成长、成才、成家,父母衰老、衰弱、衰亡,那些不得不面对的“断舍离”,也是我们必做的功课。直到有一天,我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与这世界做最后的告别,那何尝不是一次最决绝最彻底的“断舍离”?
  人生如四季,春夏秋冬景不同。我们走过了春的明媚与夏的绚烂,我们的双脚已踩在深秋的落叶上。那些春天里的一树繁花,夏天里的一地鸡毛,我们都应该试着“断舍离”。让人生不断归零,精神才能保持自由,才能有更多空间接纳明天。如《断舍离》中所言:如果不给心留出更多空间,如何能够接纳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