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3年05月21日
新闻内容
第四版:副刊·服务
学习“前辈”
 作者:南 木  浏览次数:6216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日本韩国的的影视剧里,企业或单位的同事,哪怕大一二岁的常常被称为“前辈”,“后生”称他们为“前辈”,毕恭毕敬得几近讨好的程度——类似我们中国人常说的“跟屁虫”吧。多年以前初初看到这样的“礼仪”时,觉得即使在中国这样的礼仪之邦,他们那样的繁文缛节的谦恭也太肉麻了。

后来,和朋友交流这个时,有的朋友认为,这是一种人际等级,类似于论资排辈。不过,随着年龄增长,再看到影视剧里的那些情景时,我有了另外一种理解:日本韩国的国力和科技在亚洲为何能够快速崛起?相比中国及诸多的亚洲国家,论资源等等,他们有什么特别的优势?没有。我认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有人统计撰文说,日本有17人次获得了诺贝尔奖。二战后日本意识到,那两颗原子弹把他们炸醒了,他们开始大力模仿欧美的科学技术,然后是创新......有个朋友说他家的日产空调20多年了都没有出问题,还有那些日产的家用电器……

模仿,得先找个师傅入门;创新,得是把师傅的手艺学到手之后。“一直在模仿,从来没超越”——模仿,曾经被很多人引以为耻,其实,这是学习的捷径,自然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太容易高过巨人了。  

如此看来,我们都得有个“前辈”才好啊。在学生时代,老师讲古人有“文人相轻”的毛病,我一直不理解他们为何会这样——不是文人,也许根本难以理解吧。“三人行必有我师”——前辈、师傅的标准早已打破了年龄、资历的限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热衷的却是,三个女人一台戏 ,三个男人呢,稍等,如果身上有一副扑克牌,就开始“斗地主”,如果在茶楼看到麻将却“三缺一”,必有一个“主持日常工作”的打电话“搬将”了。  

在“前辈”盛行的氛围,说白了就是一个“传帮带”的学习环境,后生们那么谦虚、谦恭,前辈们怎么不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呢?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