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3年04月09日
新闻内容
第四版:副刊
建设健将卢作孚(纪念卢作孚诞辰120周年)
 作者:张老侃(重庆)  浏览次数:6316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碚地方不大,名气一般。可是退回去七八十年,北碚的名气,就非常之不一般了。上世纪30年代初,大教育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黄炎培在《蜀游日记》中写道:“诸君从普通地图上找北碚两字,怕找遍四川全省还找不到。可见这小小地方,还没有资格接受地图编辑家的注意呀!可是到了现在,北碚两字名满天下,几乎说到四川,别的地名很少知道,就知道有北碚。”

当初的北碚为何如此的“惊艳”?“日记”中这样讲:“与其说因地灵而人杰,还不如说因人杰而地灵吧。原来北碚是嘉陵江上游巴县、江北、璧山、合川四县交界地点,在八、九年前,满地是土匪,劫物掳人,唤做家常便饭,简直是一片土匪世界。现在鼎鼎大名公认为建设健将的卢作孚先生,施展他的全身本领,联合他的同志,把杀人放火的匪巢变成安居乐业的福地……把地方所有文化、教育、经济、卫生各项事业,建设得应有尽有。”

没错,这样的评价恰如其分。当初卢作孚的身份是“嘉陵江三峡峡防团务局”局长,在北碚进行了大规模的乡村建设和社会改革的伟大实验,倾注了大量心血,被人们誉为“北碚之父”。

有人说卢作孚是个飞翔的人,他有一双翅膀,一边是民生轮船公司,一边是北碚实验区。他的“实验”,不是像当年重庆主城那样:洋行洋楼、舞厅咖啡厅之类的十里洋场的“上海模式”。北碚不来这一套,而是开拓实业、发展文化和旅游,为民众谋福祉,搞的是“北碚模式”。就拿嘉陵江对岸山谷中的北川铁路来说吧,1934年建成通车后,孔祥熙、冯玉祥、刘湘等大人物纷至沓来,还有英、美、加、澳等国使团和国内外报社记者。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到北碚,先看了滑翔机表演,接着便去乘坐天府煤矿小火车。火车的确小,窄轨,只有正规轨道一半宽;全长16.8公里,由江北地界伸延到合川地界,故名北川铁路。路小而意义大,一,它标志着重庆工业革命的新起点。铁路由丹麦人守儿慈设计,是重庆聘用外籍工程师的第一人。二,它是解放前四川唯一的一段铁路。三,铁路的任务是运煤,为中国战时首都重庆的供煤量达45%。四,作为旅游,穿行在水田、农舍、松竹遍布的山谷间的袖珍火车,风光令人陶醉!那时的重庆主城区市民,无不把上北碚坐一趟小火车作为一种向往与诱惑……是的,这诱惑是“建设健将”卢作孚的作品,是“北碚模式”的得意之作。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