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0年02月21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全民防控 众志成城
家里待久了心情烦躁焦虑
可以试试专家的这些建议
 作者:  浏览次数:3090  放大 缩小 默认

  

  目前全市加强了小区管理,部分市民在家里待了一段时间有些烦燥。对此,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党委副书记、心理学博士叶海燕针对社区群众如何做好个人心理防护,从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专业角度给出建议。
  叶海燕介绍,目前,社区防控是缓解疫情的关键,也是保障人民生理健康
  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自我隔离14天”等举措的施行,一些身心应激反应也在社区群众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在情绪方面,不同程度地对“疫情”紧张、烦躁、焦虑、恐惧,担心疫情无法控制;变得容易烦躁,无缘无故发脾气,家庭冲突和社区冲突易发;对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感到愤怒。
  在认知层面,对身体的各种感觉与变化特别敏感和关注,把压力下容易出现的心跳呼吸加快,食欲下降、头晕胸闷、肠胃不适等身体的各种不适与“疫情”联系起来;对别人、自己是否戴口罩、是否咳嗽等行为或症状会更在意。
  在行为层面,不停地刷手机,反复去查看疫情的进展消息、测量体温;过于回避一些信息或者场景;生活不规律,睡眠不佳或失眠;不能静下心来做事,对远程学习和工作手忙脚乱,效率降低等。
  针对这些社区群众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叶海燕建议:
  减少刷屏频率。通过设定网络使用时间和关注官方权威信息,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降低不确定信息带来的焦虑,增强对疫情防控的信心和自我保护的信心,避免被谣言裹挟。
  专注每个当下。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的事件中,无论是吃饭、看剧,工作还是休息。坚持一次只做一件事,每做一件事都专注其中。只有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为此次疫情提供最佳的帮助与支持。
  连接内心积极资源。可以回忆在过往的生活中发生过哪些幸福的事,比如被爱、被信任、被理解这样的积极感受;还可以问问自己做些什么能感觉好一点儿,如听音乐、逗宠物、养花草,通过现在的情景和内心进行连接。也可以畅想疫情结束后的美好生活,如旅游、美食、聚会等。
  建立支持系统。与居住在一起的家人共同分享心情、共同健身、共同游戏;也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与不能见面相聚的亲朋好友进行“空中聚会”,互送祝福;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同社区的人进行交流,给予彼此信心和共情,降低面对疫情的焦虑水平和无助感。
  进行一些自我调节。叶海燕现场传授了两个方法,一个是腹式呼吸,一般有压力的时候,呼吸容易比较浅而且比较急,主要集中在胸部的位置。如果通过腹式呼吸,每次吸气的时候吸得比较深一点,吸到腹部,吸气的时候可以看到腹部的隆起,再屏住呼吸2秒钟,然后慢慢呼出,这样可以安定情绪。另一个就是“蝴蝶拍”。操作方法非常简单,选择一个地方安定地坐下来,体会到双脚着地,并感受到大地对双脚的支持。同时左右手交叉到身体的两旁,对自己进行拍打,每左右一下是一组,拍六组后可以停一下,拍的时候还可以问问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如果感觉不错就可以进行下一组的,一般要进行3-4组。
  “如果使用以上方法后,还是觉得自己的情绪、应激反应仍然无法缓解,建议大家主动拨打心理热线寻求帮助。”叶海燕说。据重庆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