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9年06月07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一缕艾香绕心间
莫小谈
 作者:  浏览次数:1983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晨,旅居的小城里突然飘来童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是端阳。”恍惚间,我才意识到端午来了,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我的故乡在先秦时是在楚国的地界。千百年来,那片沃土良田养育了一代代淳朴善良的人们,世代传承着古楚时期的谦谦之风。
  我们村后有一条古河,泉水涌涌,终年不涸,河里长满青青的艾草,弥散着淡淡的艾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家乡人通常称它为艾草河。
  每逢五六月间,艾草河边便会聚集一群情郎痴女,他们或载歌载舞,或直抒胸臆,或欲语还羞,彼此示好。一边戴着艾草帽“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边挎着艾叶包“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那一刻,艾草俨然变成了爱情草,艾草河也嫣然变成了爱情河。
  但是,在中华儿女心目中,这艾草绝非只代表爱情,它还有另一种民族特质——爱国忧民,这种特质已经深嵌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永恒记忆。在这种记忆里,有曲径,有幽谷;有奔流,有溪水;有文人墨客的笔毫,有沙场将士的战马;有王侯将相的胸襟,有山野匹夫的心田;有“风来蒿艾气如熏”的杜甫情怀,更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气概。
  正因为此,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儿女异常喜爱这种荒稞野草。诗人刘黻喜欢艾草,将它与梅类比:“世路几年滋艾草,道山今日聚梅花”;书画家黄庭坚喜欢艾草,将它与兰齐咏:“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民族英雄文天祥更是喜欢艾草,直抒胸臆:“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继而感慨:“已怜花结子,又见艾为人。故国丹心老,中原白发新。”
  后人很难想象,一代忠臣文天祥为何如此喜爱艾草。其实,他爱的是艾草生于塘泥长于河沟的低调,爱的是艾草悬于门庭的芬芳,爱的是艾草驱蝇赶蚊的本性,爱的是艾草不娇不傲的品质。
  诗人秋籽说:“我忧伤的马匹,又放牧于长满艾草的河流。在时间的岸上,我丢失了很多东西。”我想,我们所能丢失的只是人生之中的枝枝蔓蔓,只是成长之时的羁羁绊绊,丢不掉的依然是萦绕心头的那一缕艾香,那一种神通屈原的家国情怀。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