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8年09月14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文化
北碚的新集体商业
黄亨义
 作者:  浏览次数:1090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北碚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史上,上个世纪70年代兴建的新集体,又称大集体商业企业,留下了不可或缺的一页。
  1977年,随着大批待业青年返回城市,又与应届毕业生叠加,城镇待业人员数量激增,一个家庭有两三个待业青年是普遍现象,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国有企业除了顶替接班外,稀缺的招工招标完全是僧多粥少,不能满足积累多年的就业需求,要依赖国有企业招工来解决不现实。待业青年焦虑,知青家长着急,社会稳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商业网点短缺,从业人员不足,群众购买难问题日益凸显。增加就业岗位,满足群众需求,成为当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遵照中共中央关于“集体所有,广开门路”和“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一种新型的商业企业组织形式——新集体商业应运而生,其性质是集体所有制,但又区别于过去的老集体商业企业,人们习惯上称为“大集体”。其经营范围涵盖百货、针纺、医药、副食、饮食、食品、服务、五金、家电等行业,与国有商业企业的经营范围基本一致。营业网点除了北碚城区各条街道外,在天府、歇马等工矿区也有分布。
  北碚区最早兴办的新集体商业企业是石子山工矿贸易商店新集体,成立于1977年5月1日,安排新集体职工50人。尔后,新集体商业在北碚区商业系统迅速发展,商业系统的百货、五金、副食、医药、饮食、煤建等10多个公司都成立了新集体企业,截止到1985年,商业系统新集体企业达到16个,营业网点21个,职工人数645人,营业收入950多万元,实现利润40余万元。
  新集体商业企业成立之初,一般都是由国有公司主管与扶持,新集体所需货源列入计划,按计划供应,非计划商品允许自由采购,享受批发价格,经批准可以经营凭票供应商品。在最初的几年内,主管公司还给与新集体企业“扶上马,送一程”的全方位支持,政治上一视同仁,业务上大力扶持,派出干部担任管理人员,帮助培训财会、采购等专业人员,促进了新集体商业企业的健康发展。
  新集体商业企业职工大多数是经过上山下乡锻炼的知识青年,也有一部分应届高中毕业生,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有较强的适应市场能力,思想比较成熟。新集体商业企业的建立,没依靠国家投资,就解决了一大批青年的就业问题,免除了当时许多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
  通过主管公司老职工的传帮带,加上集体企业长期形成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老传统,使他们在参与商业工作的实践中迅速成长,一批管理人才脱颖而出,为新集体商业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管理创造了条件。1991年前后,北碚区商业系统大多数新集体企业实现了人、财、物与主管公司脱钩,走上了自我发展的道路,涌现出一批经营业绩好、竞争能力强的知名企业。1991年5月,新集体企业北碚区三峡五交化公司、北碚区日用百货公司经批准升格为公司级企业,直属区商业局管理。坐落于北碚中山路上的中山服装、中山文具、中山家电、贝贝鞋庄等一批新集体商业门市,在北碚消费者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老北碚人不会忘记,当年最喜欢在中山服装、贝贝鞋庄购买服装、鞋子等商品,每逢节假日或者换季时节,这两家门市人头攒动、销售火爆的场面,成为北碚街头的一道风景。中山服装经营的开开、绿叶衬衫、金兔、乐久羊毛衫、双猫床单、三枪棉毛衫,是那时北碚人喜爱的畅销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城区学子,谁没有在中山文具商店购买红岩墨水、渝江墨汁、红梅软面抄等文具用品的经历?从年初的“万件衬衫有奖销售”,到春、夏的体恤衫、儿童套装、套裙展销,秋、冬的床上用品、羽绒服、真皮旅游鞋展销,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不断增长。1991年,仅仅组建半年多的北碚日用百货公司完成营业收入808万元,实现利润28万元。
  北碚区新集体商业的另一个佼佼者是北碚区三峡五交化公司。北碚许多家庭的第一台彩电、第一台冰箱,都是在这家公司家电门市购买。公司经营的“嘉丽彩”21英寸平面直角彩色电视机一度风靡北碚。1990年,公司在所属的中山路家电门市率先设置了电视墙、电冰箱展示廊,方便顾客选购。为了解除消费者担心购买彩电后降价的后顾之忧,他们适时推出了“彩电保值销售”,联合保险公司为购买大件家电商品的顾客实行免费保险一年,为区内的顾客免费送货上门,还积极组织家电商品到厂矿、场镇销售,在北碚家电行业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引发了消费者踊跃购买,营业收入也随之直线上升。这一年,公司仅彩电销售就比上年增加了1100多台,全年销售收入突破千万元大关,达到历史最好水平。1991年2月15日,《现代工人报》二版以“职工四十四 销售上千万》为题作了报道。
  1989年,北碚区商业系统集体企业完成营业收入3573万元,占国有商业营业收入的20%左右,比1980年增长两倍;实现利润110万元,占国有商业实现利润的25%,比1980年增长1.67倍;上缴税金120万元,比1980年增长2.09倍。新集体商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为北碚区商贸流通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活跃市场、安置就业、维护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批门店被评为市、区级文明单位,《四川集体商业》等媒体多次刊登反映北碚区新集体商业发展情况的报道。
  新集体商业企业从成立之初,就不断探索改革企业经营机制的模式,在打破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实行了超利润分成、联销计酬、费用包干、计件分成、利润定额上交、超额分成、工资奖金全浮动等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推行了合股经营、职工集资,恢复了集体企业的本来面目,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得到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少企业的职工既是营业员又是搬运工,为了节约费用,运货不请搬运自己拉板车,采购员出差在外住最廉价的旅馆。许多人都十分珍惜工作机会,在三尺柜台上尽心尽力,涌现出一批得到消费者好评的优秀营业员、服务员。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年轻一辈在新集体商业这块阵地上辛勤工作,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解决了自己的生活来源。
  1991年以来,新集体商业经历了“四放开”(经营放开、价格放开、分配放开、用工放开)“公有民营”、股份合作制改革,改革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产权明晰、脱离行政主管两个问题。
  1994年10月,日用百货公司率先推行股份合作制试点。经北碚区体改办批准,新企业通过量化企业积累、职工集资入股的办法组建为北碚区日用百货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北碚区商业系统第一家产权明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法人。在以后的四年时间里,北碚区三峡五交化有限责任公司、北碚区振华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北碚区新华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等改制企业先后建立,到1998年,北碚区新集体商业企业的改制工作基本完成。
  2000年以后,在市场经济冲击、区外企业进驻、旧城改造拆迁、自身抗风险能力不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新集体商业经营每况愈下,一部分企业无力生存,最终解体,少数幸存的企业也基本停止经营,靠出租有限的房产维持。
  北碚区新集体商业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初诞生,因商而兴,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客观选择;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消退,因商而衰,是优胜劣汰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
  然而,新集体商业几十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发展史,毕竟承载了一批后知青时代年轻人的希望和梦想,见证了他们的青春与奉献,是北碚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