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寻羊记 2017-11-24
·去看红叶 2017-11-24
·怀念家乡白羊背 2017-11-24
·故乡红薯飘香 2017-11-24
·寄一份温暖 2017-11-24
·中国梦,我的梦 2017-11-24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7年11月24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故乡红薯飘香
徐光惠
 作者:  浏览次数:1181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班回家的路上,忽闻一股浓浓的香味。“红薯,卖红薯啰!”原来是香喷喷的红薯。
  儿时,故乡的土地上种满了红薯,山坡上、小路旁、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红薯易栽种产量高,生命力旺盛,无论多么贫瘠的土地,都能结出果来。红薯的嫩叶、嫩芽可炒了当菜吃,清香可口,红薯藤可做猪饲料,红薯可蒸煮、可烤、可晒干,在乡亲们眼里,红薯全身都是宝。
  每年春播时节,人们就把种薯种到地里,夏初,红薯藤长到一米多长时割下来剪成小段,雨后插栽下去就能成活。红薯藤“蹭蹭蹭”爬满田垄,绿油油的充满生机。历尽酷暑,不需过多照料,到了秋天,红薯就已长大、成熟。
  挖红薯是村里人最开心的日子,看着又圆又大的红薯,乡亲们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年迈的奶奶也不闲着,踮着小脚来地里帮忙,拍打着红薯上的泥巴,咧开瘪瘪的嘴念叨:“这红薯个头真不小,半年都不用愁啰!”
  孩子们跟在大人身后,捡拾地里遗落的红薯,睁大了眼仔细找寻,突然发现一个,便兴奋地捡起来,用衣袖擦擦泥巴塞进嘴里啃起来,脆生生的。在山坡上偷烤红薯是最开心的。扒开红薯藤挖出红薯,然后挖个土坑,捡来土块垒成小土灶,将干柴放进灶里燃烧,缕缕炊烟在山野袅袅升腾,土块在柴火炙烤下变红、变黑,将红薯丢进灶中埋上细土,不多会儿功夫,红薯就慢慢焖熟了。
  扒开灶土,红薯的香味扑鼻而来,让我们直吞口水,哪里顾得上烫,迫不及待揭掉薯皮吃起来。热气腾腾的红薯黄澄澄、甜津津,如蜜糖一般。大家的脸上、手上黑糊糊的,像从灶底钻出来似的,但却毫不在意乐开了花,仿佛品尝着人间美味。
  乡下有种说法:半年红薯半年粮。那时饥荒年月,家家缺衣少粮,粮食不够吃,红薯便成了主食的一部分,从挖红薯开始一直吃到来年三四月,成了乡亲们的救命粮。红薯太多一时吃不完,就在屋后挖一个地窖,把红薯贮藏在地窖里,能保存较长时间不烂。奶奶总是变着花样蒸煮红薯给我们吃,红薯粥、红薯汤、红薯干。
  早上,睡意朦胧中,奶奶做好红薯粥,轻声唤我们起床:“孩子们,快起来吃红薯粥啰!”我们翻身下床,爬上桌呼噜呼噜喝下两大碗,红薯香和着饭香,甜润无比。隔几天,奶奶会做一次红薯汤吃,将红薯切成小丁儿,用猪油炒了加水煮,煮好后放入味精、盐巴,撒上葱花,味道别有一番风味。村里不时有逃荒的人来要饭,奶奶看着可怜,就会给他们两个热乎乎的红薯,或是舀上一碗红薯汤。
  吃不完的红薯还可以做成薯条。把红薯洗净切成小条状,放在太阳下晒到七八成干,放进嘴里嚼嚼,爽口甘甜。也可以晒干后,放进沙里翻炒,吃起来嘎嘣香脆,深得乡亲们喜爱,常在逢年过节时,作为招待客人的零食。
  故乡的红薯哺育了我,养育了父老乡亲。无论身在何处,我时常想念渐行渐远的故乡,难忘红薯飘香的味道,那味道渗透着泥土的芬芳,氤氲着淡淡乡愁,已深深融入到我的血液中,那是故乡的味道,温暖心灵,弥久恒香。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