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寻羊记 2017-11-24
·去看红叶 2017-11-24
·怀念家乡白羊背 2017-11-24
·故乡红薯飘香 2017-11-24
·寄一份温暖 2017-11-24
·中国梦,我的梦 2017-11-24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7年11月24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怀念家乡白羊背
符泽刚
 作者:  浏览次数:1256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年,在那场波澜壮阔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运动中,我离开了白羊背,从此定居西充县。兄妹们还住在北碚等地,当年的小伙伴现在多数已不知身在何方。由于白羊背仍不通公路,四十年过去了,如今,乡音无改鬓毛衰,我却没有再踏上那块土地。
  探亲或出差重庆,虽然有了高速公路,我仍愿选择老公路(即国道212线)。车过澄江镇,我就透过车窗默默注目嘉陵江对岸,心中充满惆怅,因为那边是我的家乡——白羊背。
  隔江远望,白羊背那顺山而建的一排排灰黑色的平瓦房与当年似乎一模一样,但显得十分寂静、落寞,不知那里是否还有我童年时的伙伴?由于树荫掩映,看不到当年我们居住过的老屋,也不知门前的夹竹桃现在长得怎样?只是,那里再也不是我的家。
  白沙沱那片沙滩面积已小了许多,我知道那是淘沙船数十年来搬运造成的。沙滩上方那排葱翠的竹木后面是我曾就读的小学——嘉陵煤矿子弟校。全校只有两排平瓦房和一个操场坝,课间在操场玩弹珠、滚铁环的情景在记忆中依然那么清晰。茂密的竹木遮挡了我的视野,不知校舍今安在?
  那道巨大的、斜入江中的白色石梁依然未变。那时白羊背没有自来水,人们生活用水要到嘉陵江取,再踏着这道石梁挑回家。因木桶常开裂,若一只桶漏水,就只好在江边捡一块石头放入漏桶中保平衡,挑着一桶水回家,事倍功半。
  夏天,江边是我们童年时代的乐园。白天,我们常在江中游泳,白石嘴处有三块高低有序向江面凌空伸出的岩石,我们分别称其为一、二、三号跳台,那是我们练习跳水的天然踏板。由此跃入江中,如鱼得水,快哉畅哉!功夫好一些的伙伴还会做出几个空翻动作再扎入水中,赢得一片喝彩;也有动作不到位者致使身体平面着水,称为“达门板”,我曾有过此体验,苦不堪言。常言道,河里淹死会水人。白羊背的男孩都是游泳好手,虽地处温汤峡入口,水湍浪急,却丝毫不影响我们对江河的热爱,家长们却为之忧心忡忡。于是每到夏天,有些家长会在孩子肚皮盖上私章印,晚上回家以此验证是否下过河,但收效甚微。因夏日炎炎,江水的诱惑实在难以抗拒,至于回家挨打的事也顾不得了。傍晚,开阔的沙滩是我们练功夫“操扁挂”的好场地,骑马桩、旋风腿、空翻……最不济也学会了拿顶,虽然没有学到除暴安良的本领,但那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
  白羊背下游数百米是二岩,与北温泉仅一江相隔,因有两高崖对峙而名。仰望双崖,石壁陡峭悬绝,令人敬畏。崖间壑谷幽深,我们称为“峡蟆坑”。谷中老树斜挂,藤蔓攀缠,不乏岩穴怪石。涉入深谷,举目仅见一线天,观日若“白驹过隙”。谷底涧水清澈,四季长流,因多处落差形成小型瀑布和潭。潭中有一种漂亮的小鱼叫“火山袍”,至今不知其学名。其形如鲫,长不盈寸,全身红白条纹相间,十分鲜艳。我们常选小潭截流后用面盆竭泽而渔,收获甚多。但大人说此鱼不能食,故我们端回家作观玩。后来,此鱼已难觅芳踪。山谷出口巨石纵横,涧流跌荡。尽管夏季骄阳似火,而此处麓木繁茂,泉韵鸟语,凉爽宜人。小的时候我曾有奇想:两崖原本为一体,一定是远古传说里某郎救母或别的缘由一怒将其劈开,才有如今的神奇景观。
  嘉陵煤矿矿部在二岩江边,后迁草街二矿。江畔有幢老木楼,那就是北泉民中校舍,我小学毕业后在此就读。入学不久,有专家考察后认为山崖有险情,于是师生停课拆校搬砖运瓦,同二岩的居民一道搬迁到黄桷堡,此后二岩再无人烟。
  经过时间的洗礼,我告别了童年。1969年,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最高指示指引下,我们陆续离开了白羊背,奔向农村、边疆……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