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文化·服务
上一期 下一期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2年11月02日
新闻内容
第四版:文化·服务
杂花写生
 作者:吴朝正(重庆北碚)  浏览次数:6617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无意中翻到了1017日《重庆晨报》。不知何人何故将一份《北碚报》夹到了报中。取开《北碚报》,一眼便看到该报特派记者李炼发自成都《何多苓:用油画表现中国气质》的专访。一个半版面的文章,是对画家何多苓新画作、新画风《杂花写生》系列作品的介绍。说何的画“看似随意”、“优雅、高贵”、“充满了诗意的空灵”。旁边还附了两幅“市场反映很好”的《杂花写生》作品。我非常喜欢这几个关键词。在认真欣赏了这两幅作品后,我心中为之一震,啊!这不正是《北碚报》副刊版、文化版的特色和日渐形成的风格么?细品副刊,她就像一个杂花园。在这里,牡丹与野草并存、虞美人与山间花同在。这些或艳丽或素净、或稀罕或野贱的各色花儿长在一起,斑驳陆离,悠闲而自在地和谐共生,竞相开放。那些外地的、本地的,大家名人的、稚拙粗陋的各种来稿在编辑们的精心组织和编排下,就像何多苓的杂花写生画一样,花儿朵朵,看似繁杂、瘦弱,却有一种空灵的美、鲜活的美、令人亲近的美。这就是《北碚报》副刊,一个杂花园似的副刊!

《北碚报》副刊的题材是广泛的、多样的。尽管有大家名人、外地作者加盟,但北碚的事、北碚人的事仍是主流。读她品她,既有一种吃满汉全席的惊喜、新奇,也有路边小店家常小炒的亲切和熟悉。正因为有这样的感觉,副刊才拥有较广泛的读者群。

读副刊,品大家文章。真是写景状物,满眼风光;教化说理,丝丝入扣;传授知识,幽默风趣。字里行间透露出令人亲切的大家风范。读着这些文章,不知不觉间就会被带入他们所设定的场景而受到启迪和教育。他们的文章,或如牧笛轻吹、或似秦腔狂吼。既有真性情的流露,又有艺术化的人格典型。遣词造句,艳丽而富有神韵,清新而独具魅力,优雅而充满内涵,诙谐而富有哲理。这样的文章,你会不动心么?

看本土作者的文章,如清风扑面、如嘉水涛鸣。本土诗人朝春君,长期耕耘在小城花园,用他精短的小诗抒发着对生活的关爱。本土作家启福兄,常年穿梭于市井街巷,为读者奉献出一篇篇富有乡土气息的散文随笔、掌故街史……那娓娓道来的都是你熟悉的事、熟悉的人、熟悉的景、熟悉的音。说掌故你会恍然大悟,谈先进你可立为标杆。冷不丁还会冒出一个以你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为原型的艺术化形象。他或使你感动、或使你沉思,或使你欣喜若狂、或使你会心一笑。看这样的文字,亲切感、自豪感、成就感自会油然而生。我就是这样的读者、受益者。贾平凹的文章,使我学会了一个新词—“接榫”。黄亚洲的文章,使我了解并领略了诺奖得主莫言魔幻风格牛刀小试的风采以及亚洲先生驾驭题材举重若轻的功力。杨恩芳《逻辑的启蒙》使我对“追溯智慧源头,发现智源思维启自小学”产生了共鸣。《对联之魅》使我领略了对联之美、汉字之妙。副刊,因题材的多样性、文艺性、寓教于乐性而赢得并拥有众多的读者。副刊,再一次勾起了我对文学的兴趣。

有报人说,如果一篇短文有一点知识可学,有一个观点独到,有一些行为能成为众人之楷模,这样的文章就是好文章。那么,编发这些文章的栏目就是好栏目。坚持这样的努力并发扬光大,就会形成传统、形成风格。在《北碚报》中,我看到了编辑们正循着传播知识、陶冶情操、培育品德的道路探索前进,努力的结果当然是芳草萋萋。

十年耕耘渐成景,杂花朵朵惹人怜。朋友,快来这个杂花园赏花品香吧!至此,我记起了《重庆晨报》记者李炼专访画家何多苓文章标题的文字:不入园中,怎知花色如许!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