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新闻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2年10月30日
新闻内容
第四版:新闻
甩孃孃、船老板及其他
 作者:萧建民(重庆)  浏览次数:6629  放大 缩小 默认

——姓氏隐语趣谈

重庆古镇磁器口一小巷深处有一家无名小餐馆,经营麻辣蹄花、凉拌牛蛙、大蒜鲢鱼等风味菜品,生意兴旺,回头客多。老板娘姓廖,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当地人称“甩孃孃”。本来是姓廖的孃孃,怎么竟喊成了甩孃孃?经多方打听并仔细探究,终于悟出个中道理。原来,在川渝方音中,不分鼻音和边音,“廖”和“尿”同音,“廖孃孃”听起来就是“尿孃孃”,容易让人产生不雅的联想,很不文明。特别是开馆子卖吃食的,更要爱清洁讲卫生,“五讲四美”嘛!怎么办呢?由于“廖”和“撂”发音相同,而“撂”又有“抛、扔、丢、甩”等意思,比如“撂挑子”(因闹情绪而丢下工作甩手不干),而其中“甩”在川渝方言中最为通俗、最大众化口语化。于是,经过读音和词义的转换,“廖孃孃”就被喊成了“甩孃孃”。

四十余年前,笔者曾在川东武陵山区工作,当地某学校有一位中年男教师,姓傅,如果称其为“老傅”,听起来就是“老父”,岂不是自降一辈,遭“占了欺头”(占便宜)?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傅”与“传”的繁体字“傳”字形极为相似,那就姑且把“傅”看作“傳”吧。就这样,当地的“老傅”就通通被叫作“老传”了。看来,这种称谓上的禁忌早在汉字简化之前就已经存在了。那个地方地处乌江、郁江交汇处,江上载客运货打渔的大小船只穿梭往来,船夫常被称为“船老板”。于是,“老传”自然演进为“老船”,继而被戏称为“船老板”,而学校的“傅老师”便被唤作“船老师”,最后干脆当上了没有船的“船老板”。

对姓任的也不能随便称“老任”,因为“老任”听起来就是“老人”—对长辈才称呼“老人”,称呼的人又遭吃亏了。所以当地人称“老任”都是喊“老本”。

川渝百姓生性乐观、幽默机智、能言善辩,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常常开玩笑、打财猫儿(猜谜语)、摆龙门阵(聊天讲故事),语言诙谐,生动形象。他们常给熟人、朋友取绰号,或称呼对方时故意不直称其姓而多借助于联想、假借、转注或隐喻,以获得特殊的交际效果,平添生活情趣。笔者六十年代有一大学同学姓余,大家都喊他“摆尾子”;老姜(江),姜还是老的辣,所以喊“老辣”;老钟,钟是用来撞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于是称“老撞”;汤的主要成份是水,老汤自然成了“老水”;老杨——“老羊”,羊的叫声“咩、咩、咩”,因此老杨被喊成“老咩”……如此这般,不胜枚举。这种姓氏隐语属于姓氏文化范畴,涉及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既反映出区域文化的审美心理定势,又是一种交际观念乃至思维方式的折射,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