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0年05月15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文化
血腥,淹没不了那樱花的白
——观电影《1917》有感
 作者:施崇伟  浏览次数:333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因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观看了热播的电影《1917》,把我又拉回到20世纪初那一场血泪与生死交织的空前军事浩劫。
  萨姆·门德斯编剧并导演的电影《1917》,故事非常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一战时期的法国战场,两个英国士兵要在24小时之内穿过被德国人占领的阵地和小镇,去给友军传达一项停止进攻的命令。这封情报能拯救1600名英国士兵的性命,包括其中一名士兵的哥哥。可问题是:前方是寸步难行的敌军封锁线、战壕、焦土……而他们只有两人,和不到24小时的时间。
  我并不想在这个沉闷期去补习一堂历史课,但电影故事确实是设置在那场血腥战争的“兴登堡防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为历史罕见,无数的年轻人成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3500万生命在战争中消陨。历时5个月的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英、法两国联军对战德军,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影片中,铁丝网、污浊的水潭和尸体满布的坑洞,即是索姆河战役后的景象。在索姆河战役中,德国陆军元帅兴登堡决定建造大规模的防御工程,即“兴登堡防线”。这并非是落败撤退,而是要以退为进,在撤退过程中将所有可用的物资,包括道路、桥梁及村庄都进行摧毁。
  在《1917》这部影片中,送信士兵沿路所见皆是断壁残垣,其中有一幕,桥梁断裂了,主角史考菲只好下车,踩着桥梁露出水面的钢架行走,这即是“兴登堡防线”的战略——德军想布下圈套,采用防守策略,消耗对方资源,再进行袭击。所以,那封情报之重要,不仅可以挽救千百人的生命,还决定了整个大战的走向。
  我只是个电影爱好者,没办法像其他“技术控”观众那么专业地评价电影的技术性。但《1917》的成功,确实是“长镜头”技术的胜利,这已经被盛赞与热议。本片的一镜到底,无论拍摄、调度、剪辑,都堪称一流,带给观众一个浸入式的观影体验。在两个小时的影片中,镜头始终围绕着这两位主角,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呼吸、恐惧和希望,都被尽数收入镜头。观众变成了他们,他们的恐惧变成了观众的恐惧,他们的绝望变成了观众的绝望,他们的英勇变成了观众的英勇。
  我喜欢《1917》,不是因为它浩大的历史背景,不是因为它所体现的电影技术,不是因为影片里炮火连天的悲壮场景,而是因为电影呈现出了最美战场与故事:春天的田野,水边的樱花,焦土上的火光以及士兵在林中的歌声……明明是场残酷的战争,心底涌现的却是最具人味的暖意。
  影片的镜头从一片美丽的草地上的树下开始,电影结尾也是草地上的大树。史考菲在枪林弹雨中逃命,偶遇了躲避在断壁残垣中的女人和婴儿,残酷的环境,缺衣少食,婴儿床竟是一个破烂的抽屉。史考菲留下自己所有的食物,也留下了生的希望。史考菲在令人窒息的废墟中奔跑,背景里映衬出美丽的光影,还有高高耸立在夜空中的十字架;他在波涛汹涌的河流中睁开双眼时,身边满是洁白的樱花花瓣,他惊恐踉跄地爬过浮尸,爬到岸边崩溃大哭,耳边传来婉转悠扬的歌谣,那是丛林中小憩的英军士兵在轻声舒展歌喉,还有撤退的敌军战壕中一张女人的照片,男主角随身携带的相片盒……这些感人的细节,让我一次次为之动容。
  影片不仅以一镜到底的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通过男主角这一路所经历的苦难带领我们去寻找救赎和希望。
  我们正在面对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也是一场残酷的战争,时刻揪动人心。但同时,我们也被战“疫”中的奋斗与关怀所温暖、所感动。北京的一道道指令,钟南山、李兰娟以及无数白衣天使的勇敢逆行,口罩、防护服、蔬菜等物资的投放,环卫工人的捐款、小区保安的执守、医生在巷道里的睡姿、护士被剪短的头发……这些,这些,都是这部正在上演的“抗疫大片”中令人泪湿的细节。
  “兴登堡防线”,有樱花的花香在弥漫;抗疫前线,那些着白衣的天使,每一个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的人,都像一瓣瓣圣洁的樱花,鼓励着武汉、中国以及疫情中的每一个人,加油!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