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9年05月31日
新闻内容
第A2版:要闻
八旬老人周传勋和他的“最美”车灯
 作者:  浏览次数:1921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传勋(右一)正在给艺术团团员讲解《把重庆车灯来介绍》动作要领。

周传勋(右一)正在给艺术团团员讲解《把重庆车灯来介绍》动作要领。


  

  3月7日,趁着中午有阳光,86岁的周传勋戴好帽子和围脖,扶着栏杆两步一台阶地从五楼的家中挪向训练场地。
  穿过300米的老街道,人来人往的作孚广场就是周传勋经常训练学员的地方。一路上,有不少人跟周传勋打招呼,他们中大多是周传勋曾辅导过文化活动的学生,另一部分则是他的观众。
  累计参加基层文艺辅导志愿服务60余年,义务辅导人数达118万人次。近日,周传勋由文化和旅游部推荐获得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

一次“邂逅”结缘美丽车灯
  周传勋第一次见到车灯时,第一感觉就是——美。
  一人扮“幺妹”坐于彩棚船上,随唱词做出前后仰俯摇摆的动作;另一人扮“小花脸”手执彩扇在船旁,按曲调节拍作推车划船状,边歌边舞,锣鼓声起……
  那是1954年的北碚庙会现场,正在逛庙会的周传勋穿过拥挤的人群,立刻就被眼前的画面吸引了:绚丽的色彩、夸张的扮相、大幅度的动作……
  演出结束后,他蹲在原地掏出笔记本,记录下当时的场景。多年以后,回忆起这一次的“邂逅”,周传勋仍形容“美得很”“眼前一亮”。
  1956年9月,原本在天府矿区办事处任专职民政干事的周传勋,因为出色的吹拉弹唱跳能力调入区文化馆任音乐、舞蹈、戏剧、曲艺辅导干部。
  几个月后,接到消防知识宣传任务的周传勋,翻开自己采风多年记录的“创作素材积累本”。
  “1954年庙会车灯:以生活琐事为唱词内容,演员两人,奏乐师两人外加道具彩棚船即可完成表演。观看人数众多,现场气氛热烈。”这段记录又跳进了周传勋的眼睛。
  “对!就用车灯来宣传消防知识。”想到这里,周传勋心里一阵激动。
  为了完成这次演出,经过多方打听,他得知重庆市曲艺团有个老艺人唐心林对车灯颇有研究,于是,带着笔记本他就赶往唐心林演出车灯的现场学习。
  与第一次在街头看到的演出不同,这次的车灯没有了彩棚船,而是加上了道具“四叶瓦”,以单人的方式在舞台上出现。整整一天,周传勋就在一旁一招一式地学,一句唱词一句唱词地揣摩。
  回去以后,周传勋以庙会车灯为基础,加上唐心林的“四叶瓦”,融入采风期间记录的山歌曲调,经过反反复复的改编,他的第一首重庆车灯原创作品《消防消防要先防》出炉。
  车灯版消防知识宣传,市民还是第一次见。
  周传勋的《消防消防要先防》所到之处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观看,十余场宣传下来,很多市民都能哼唱部分内容。
  自此,周传勋便与这美丽的车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更加用心地学习车灯表演,每隔一段时间,他还会根据热点话题创作新的车灯作品,《个体经济有贡献》《和谐盛世万民欢》《唱唱重庆后花园》……一部部作品相继问世。
  2008年6月,车灯这项起源于隋兴盛于唐的元宵节“闹花灯”民间活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周传勋在龙凤桥街道组建了重庆车灯基地和“代代传艺术团”。2012年,他被认定为重庆车灯市级传承人。如今,“代代传艺术团”已有4个分团,共200余人参加。

“周老师在我们心里就是‘最美’”
  身材略微发福,常年佩戴助听器,双腿也因长年累月背手风琴略有走样……2012年,在作孚广场第一次见到周传勋时,车灯爱好者刘茹连眼中的他是“不怎么美”的。
  经朋友介绍来学习车灯的刘茹连当时心里就犯嘀咕:“走路都这么慢,跳舞真的没问题吗?”
  让刘茹连没想到的是,她第一眼觉得“不怎么美”的周传勋后来在她眼里会变得很美。她更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他带到北京的舞台上。
  “灯笼大约转45度就可以。”“手应该放在衣服从上往下第二个纽扣处。”“这个部分眼睛千万不能向下看。”……那一天,周传勋把一个个车灯动作分解开,给学员们讲述具体的细节要求。
  “怎么样?可以跟着我学吗?”一整天的训练结束,周传勋笑嘻嘻地问刘茹连。
  第二天训练,刘茹连如约而至。后来,她成了“代代传艺术团”的分团长。
  “车幺妹在当中提起车灯四处绕,船翁在灯左灯右把浆摇……”为了让学员更加明白自己想要的效果,训练中,周传勋时常扮起“车幺妹”,提着10公斤重的彩棚船车灯,忍着腿痛做示范。
  学员们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学,慢慢掌握了车灯表演的技巧。随着在各个市级比赛中获奖,“代代传艺术团”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
  2015年,周传勋受邀带队前往北京,参加感动中国——第三届全国群众文化艺术周暨“群文杯”比赛。
  去北京参赛前的两个月,重庆天气非常闷热,又唱又跳的训练让部分学员打起了退堂鼓。
  “训练一个学员不容易啊,都是一字一句、手把手地教出来的,但我也能理解他们。”周传勋仍然每日坚持去两公里外的场馆训练学员。
  “谁没想过退出?大部分人都想过。但周老师每天顶着大太阳,手把手地教,从不发脾气,衣服天天都是湿透的,我们又怎么好意思中途退出呢?”刘茹连说,自己原本是个急脾气,但自从开始和周老师学习后,她已经能够慢慢地静下心来和别人沟通。
  “重庆车灯威望高,很多演出都是车灯打头炮……”2015年11月,周传勋精心创作的《把重庆车灯来介绍》由30名学员在北京的舞台上精彩呈现,该节目以车灯历史和表现形式为主要内容,一举获得了铜奖及最佳人气奖。
  得知周传勋获评“最美志愿者”,刘茹连由衷地说:“周老师在我们心里就是‘最美’的。”

不断学习,创新车灯传承
  用“智慧”还是“智谋”?周传勋在稿纸上划掉、重写、又划掉,一遍遍的涂改使得稿纸上已经看不清楚最初的创作内容。
  2015年从北京载誉而归后,团员们都期望周传勋能够再次创作出好作品。于是,只要是没有训练,周传勋就会待在书房里,查资料、写曲谱。一张不大的书桌上堆满了被横线划得密密麻麻的稿纸。
  “字写小了看不清,字写大了,一张纸没写几句话,就被我改得密密麻麻了。”2017年,周传勋的这些苦恼被一名学生知道后,这名学生让自己的哥哥教周传勋用电脑制谱。
  可是,80几岁、完全没有电脑基础的周传勋要学习用电脑制谱谈何容易?打开制谱软件,工具栏上密密麻麻的小图标,让做过白内障手术的周传勋几乎无从下手。哪里输入标题?音符部分需要点击哪个图标?音符与歌词又是如何组合?
  于是,周传勋又开始了“封闭式”训练。每天早上一醒来,他就把自己锁在书房里,趴在电脑前,挨个用笔记本记录下每个图标代表的功能。
  经过一年的学习,周传勋终于能够自己完成简谱制作,并转化成图片格式发送给学员。
  就在研究新的打谱方法的同时,他也在琢磨车灯的彩棚船能不能有所改进。传统的彩棚船,由多个竹竿搭建再用彩色绸缎装扮而成,主要由“幺妹”在中间提起,笨重而且不易活动。
  “能不能用其他材料代替竹子,改用轻便易操作的器材?”于是,周传勋创新出了“软体车灯”。
  “软体车灯”采用三人组合演出形式。两人一前一后拉起红绸,以此代替原来竹子搭建的彩棚船的船;“幺妹”在三人中间撑起花伞,替代彩棚船的棚子。
  “三人组合的‘软体车灯’不仅轻便,舞蹈的表达形式也更多了。”周传勋说,“我还想不断学习,在保持车灯原有特色的同时,为它注入更多新的活力,吸引更多观众。”据重庆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