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8年01月09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我的家乡龙洞塆
张文福
 作者:  浏览次数:1146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洞塆,位于北碚城东南10千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
  这里,一眼清泉,冬暖夏凉,四季喷涌,远近闻名。
  相传,清初大移民,湖广填四川。我的祖上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出发,几经辗转,来到了古木参天,虎豹出没,贫瘠荒凉的山上,进退两难。突然听到山下哗哗的流水声,惊喜万分。于是,寻声而下,只见一股泉水奔流不息。
  逆流而上,一眼清泉,水草丛生,鱼游虾戏,自然天赐,神话般呈现在眼前,先辈欣喜若狂。因为这水,当即决定,在离龙井约100米的小山坡上修起第一个院子——“老屋院子”,又称“同源堂”。
  在这里,一代代先人依水而栖,引水而作,视水为命,披星戴月,辛勤耕耘,艰苦创业,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上自龙洞塆,下至芭蕉塆,长约10千米,人称“二台槽”一带,全系我张氏一族。
  时至2000年五月中旬。一天早上,家乡一晚辈,匆匆来到我家,焦急地讲述因施工放炮,震坏房屋。土墙开裂、房瓦掉落……一夜间,龙井干涸。致使龙洞塆、金竹林二村民组和联盟、长滩二村挨山地带,上千人畜无水可饮,几百亩田土无水浇灌……
  听到这里,我欣然提笔,写下《水——生命之源》,向上级党委、政府汇报情况,受到高度重视。上级及时派干部去调查处理,坚持派专车,定时、定点从山下送水上山,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并对村民说:“请大家放心,大龙井将在三五年后冒水如初!”
  然而,“水——生命之源”。这个沉重的话题,勾起了我对儿时的回忆,让我心绪难平。
  那时,我常常跟随幺哥去大龙井玩耍。听水流唱歌,看虾蟹散步……最令我难忘的,是听三伯讲“分水堰”的故事。
  阴历六月,天气炎热。午后,高大的古柏树下,凉风习习。一群小孩正在树荫下嬉戏,等待三伯来讲故事。不一会,三伯一手拿着烟袋,一手捋着花白的胡须走来。一阵热烈的掌声之后,三伯提高嗓门:“小子们,今天我给你们讲讲眼前这‘分水堰’的故事。”
  他看看大家,深情地说:“很久以前,这里并没有‘分水堰’,那白花花的泉水,就直接流向了山下的长滩河。一遇天旱,挨山的人就要来这里争水,都想多引点水到自己的田里。因此,这里因水常常发生争吵、械斗……
  我张氏祖上,一听到这里发生争吵,马上放下手中的农活,赶来劝解。对这里发生的械斗更是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决心一定要避免因水而发生争吵、械斗。让我们这大龙井的水给挨山乡民合理分享。
  于是,设宴请来双方族人代表,协商修‘分水堰’一事。三方几经商谈,达成共识。大家决定,就在我们今天坐的地方,修长二丈、宽一丈的长方形石坝。在石坝上面凿出长二丈,宽一尺,深半尺的等长、等宽、等深的两条形似‘八’字的‘分水堰’,所以叫‘八字堰’。还在‘八字堰’上端的河沟底部那块整石头上,凿出一丈见方,深二尺的正方形水池与‘八字堰’入水口相接。大龙井的来水经正方形水池再平均流入‘分水堰’,水池与‘分水堰’形似一把羊叉。因此,又叫‘羊叉堰’。为防有人偏心,还在‘分水堰’旁,塑一土地菩萨,让土地公公日夜监视着人心公正。
  有了‘分水堰’,不仅争水吵架、械斗的事没有了,而且三方关系越来越融洽,联姻佳话频传。”
  三伯深情的讲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对祖上深深的敬意。我敬佩祖上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与邻共享水资源的睿智,更敬佩他们宽广的胸怀与高尚的情操。如今,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深信:家乡绿水长流,青山永驻的秀丽风光一定会再现!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