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7年10月17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读书是一场分离
潘玉毅
 作者:  浏览次数:1095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生一世,相聚总是短暂,分离倒是常态。读书亦然。
  读书是一场分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书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可以不停地刷新我们的认知,让我们与旧有的寡陋的见识挥手作别。即便有些内容我们第一次、第二次阅读时不明所以,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我们也就懂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的这场分离,是我们与无知无畏的自己说“再会”的过程。故而,读书虽是分离,却是一场欢喜的分离,是为数不多的没有眼泪、没有伤感的分离,因为与之相关的每一次分离都是一种进步,是一种蜕变,如毛毛虫羽化成蝶,我们一点点告别原先的孤陋寡闻,让自身的知识阅历都有了新的增进。
  不过,这个过程说易也难,因为要一个人承认自己的错误、闭塞、无知,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书山有路,学海无涯,通常一个人的书读得越多,心里就越存敬畏,于是,分离也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读书是一场分离,关于这个话题,如果将一本书比作一个人,也许会更容易理解。当我们拿起一本书,便算完成了与它的初次邂逅,继而便是相识和相知,然后当我们将书放下,这个动作的意义约等于与之分离。分离之后的故事,因人而异。有些书读着读着就忘了,就像有些朋友聚着聚着就散了;有些书翻两页就不想继续往下翻了,有些书看完一遍还想再看一遍,不耐看的书总是被人随手扔在了箱子里、书架上,日子久了,积了灰尘,而那些想时时回温的书我们放下之后还会再拿起,正如有些人我们分别之后还能再相聚。
  读书这场分离,也不尽是欢喜的。因为有些书一旦错过了适合读它的年纪便不会再读了,正如有些人分离之后不管想不想再见都再也没有机会重逢一样。
  人在不同年龄阶段读的书也有差别。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好的书籍莫过于故事、连环画,东方的寓言,西方的童话,在纸上演绎得煞是好看,尽管成年以后再去翻阅这些儿时的读物时会觉得幼稚可笑,但就像两个阔别已久的老友,偶尔在某个天气晴好的黄昏回想起曾经的岁月时,虽有许多“不忍卒读”的记忆片段却仍舍不得将之舍弃,其道理是一样的。
  待到上了学,看得最多的便是课本,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地理、化学……科目有许多,书亦有许多,有人觉得枯燥,有人觉得有趣,余外,还有一些课外读物,每一本书都是一段记忆,经历过之后,亦将分离。及至我们从学校里出来之后,走上社会,生儿育女,养家糊口,忙里偷闲,仍会翻几本专业书籍或是小说散文,一样的读书,滋味却已然变了。
  其实,有些书明天读和今天读,我们的领会是不同的,正如有些分离,今天发生和明天发生,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一样。尘世多变,聚散离合是常有的事,愿读书能让我们多一点见闻,少一点无知,似此方不失为一场好分离。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