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4年05月16日
新闻内容
第四版:文化·服务
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
 作者:陈鹏  浏览次数:6083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次阅读五柳先生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总是一次次在心底叩问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灵魂和心境才能写出如此超脱真味的诗句?我想,若非极度宁静淡泊则无以为此。也难怪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道家思想的精髓,全在这里了。

五柳先生一生出入于儒道二家,可谓是尝尽人间苦,也品尽世外情。他的做官生涯坎坷曲折,早年曾担任一些小官,然终因不堪吏职而自解归家闲居,后不得已而出任彭泽县令一职。在彭泽县令任上,他一如既往,狂放不羁,内心的孤高和狷介一览无遗,这注定了他的思想矛盾且痛苦,官场的苛刻丝毫容不得他的自由徜徉。于是,二者必居其一,是舍我而为官,还是舍官而为我?是出世还是入世?这一系列的问题,悬而未决却又迫在眉睫。历史给了他81天时间。81天,陶渊明作出了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抉择,完成了他人生最华丽的亮相。

那掷地有声的辞官还乡,和那一句响彻千古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他与世俗决绝的宣言书,也是中国文人彪炳千古的气节,是一个儒家知识分子不得已的选择,更是一个道家隐者向世俗发出的最强烈的抗争。总之,那之后的陶渊明,进入了他心的桃花源,写上了他的桃花诗。

不入名利的田园生活,荡涤了他的心性,中国古代尚农,但亲身体验农村生活的文人又有几人?大概不多。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简单的生活,简单的文章,却是无数文人苦苦追求而得不到的精神高地。在这里,他避其世,栽五柳,饮醇酒,绝尘想,游山泽,与山水为邻,以自然为伴。在这里,他淡薄而宁静,自由而轻松,用手中的笔给我们描绘一幅幅田园蓝图。“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他的田园诗给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最终盛行成派。他的田园生活也成为了后世无数封建文人的栖息之所和精神家园。

今天,再去品读陶渊明的诗,褪去历史的浮华,淡去人生的浓艳,也许,我们都该好好思考思考,我们的桃花源又在哪儿?面对人生的诸多诱惑,我们又该如何取舍,何去何从。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