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4年04月26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读《世界之间》
 作者:■陈利民  浏览次数:800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我在北碚图书馆读到2023年9月号的《十月》杂志,才得知好友王杰平的组诗《世界之间》已发表。欣喜之余,细细拜读,获益匪浅。组诗一共六首,每首作品都简洁、精炼、干净。说实话,写诗评并非我之所长,只是拜读之后,心里愉悦,有一种不吐不快之感。
  “我反对猎杀/但喜欢被猎杀动物眼里复仇的寒光//这一系列的画面 也令我/在漆黑中/睁大了眼睛。”读到《奇迹》的这里,我忽然想起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诗歌所蕴含的哲理不言而喻,而王杰平的诗所表达的是一种判断,更是一种警示。他要在生与死之间,睁大眼睛,认清世界。在《十四行》中,他吟道“江湖很深/我的睡眠很浅/浅得做不起一个梦……我愿意降服/在爱中获得能量/虔诚地歌颂万事万物”,这一“深”一“浅”的梦,萌动着伟大与渺小都有的一颗心脏,其实这不是梦,而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去珍爱万事万物。这首《世界之间》算是组诗之中的精品,不仅语言富有哲理,意境也开阔大气。“我往自动售票机里投一块糖/人们的远方会怎样?”诗的意境空灵、突兀、怪诞,吸引读者眼球,也令读者遐想。“地球是圆的/世界在起伏 像马里亚纳的弧形潮涌/也像重庆错落的灯火”,诗的时空距离跨度颇大,跳跃强烈,以体现诗人予情予景的情怀,同时也注满了诗人浓郁的真情。王国维论词,谓“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王杰平做到了,而且完美。“顺着长江往下/巫山擎着红叶/康河的柔波里是否还倒映着/旧时的云雨”,诗中描绘的画面有动有静,动静和谐。
  德国艺术理论家莱辛谈诗和画的差别时认为,诗是时间的艺术,适宜于表现在时间中持续的事物;画是空间的艺术,适宜于表现在空间中并列的事物。王杰平的《世界之间》,恰当地表现了延绵的时间和画面的张力。
  有几次,我与王杰平小聚,他总是提及我们的“城南旧事”。那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因爱好诗歌而相识,又因同为南充老乡而亲近。那时,我在偏远的药厂厂报做副刊编辑,王杰平在位于重庆主城的新华社工作。我为了丰富厂报副刊内容,也为助益厂里的一帮文学青年,有一年,特意向重庆文化名人约稿,有余薇野、杨大矛、何培贵、傅天琳、胡万俊、蒋登科等,其中也多次麻烦王杰平。至今,他还笑曰:“利民兄,你是否还记得你邮寄给我的稿费?当初,虽只有五元、八元,但足以让我在食堂大胆地喊两份回锅肉。”
  我们回味往昔,满满的兄弟情谊。
  近几年,王杰平的诗歌作品虽少,但发表的都是举足轻重的刊物,如《星星》《作品》《上海文学》等。当我读到这组《十月》杂志发表的《世界之间》,急匆匆地打电话恭喜他,他澹然地戏言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而今,我很少读诗(唐诗宋词除外),最终的“病因”是有的诗歌,或者说有的“诗人”让我牙酸。
  这次拜读到王杰平的一组佳作,不仅让我重新拾回创作诗歌的欲望,也让我再次有勇气去翻阅诗歌刊物。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