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3年08月02日
新闻内容
第四版:副刊
“拔河”为何物
 作者:黎河  浏览次数:6133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毕业,我们的作文题目是“拔河”。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看到这个题目时的第一困惑是,“拔”是什么意思?它与“河”有什么关系?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们的家和学校都在河边,“拔”一定是与“河”有关的劳动。我的第二困惑是,出题人的要求是“要详细描写活动的场景和气氛”,劳动和活动有什么区别呢?我当时想,是一回事吧。

在家乡那条河里,有一种鱼喜欢在岸边的洞里生活,于是摸鱼者要将手伸进去把它拔出来,它会把身子弯在洞里抗拒,摸鱼者要使出超过拔萝卜的力气。据说,当年父亲的兄长就是潜入水中摸这种鱼时手被卡住淹死的。

这篇作文,我写的就是和父亲下河“拔鱼”的故事。

那是1985年夏天的一场全县小学升初中的统考。走出考场,我才听说,全班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借上厕所的机会”向老师问到了拔河是“两拨人争拉一根绳子”的意思。

我和很多人一样都跑了题。那个夏天,我很忐忑,因为参照往届的升学几率,只有一半的人才能升上初中就读。意外的是,我的语文竟然考了72分,在班上名列前茅。据说,阅卷时对我们那样的村小学的学生都网开一面了。至今,我仍然对这样的阅卷老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宽容心怀感激。

我们那样的村小学,几间土房,一个土操场,遇到雨天,泥泞不堪,唯一的体育课“玩具”——篮球也玩不成。这样的小学现在可能早已绝迹,当年却到处都是,我不知道,当年其他小学的同龄人写那篇作文时是否也像我那样傻乎乎地“下笔千言”。去年回老家看到,那所小学现在还在那里,土房换成了砖房,还是土操场,只是早已杂草丛生,假如割草机开过,应该是踢足球的好地方。据说,学生们都去了镇上的中心校,有个返乡的打工仔在这里养鸡一年亏掉了所有的本钱后闪了。

后来在那所村小,我们的学弟学妹很快知道了“拔河”——老师们为了节约钱,从山上砍来几乎手腕粗的葛藤来教孩子们“拔河”。

这一根绳子的教训,像一根鞭子一样抽在我们老师和校长的心上。那个夏天以及以后的日子,他们看到我们这一届毕业生都面带歉意,就差说“我们不配当老师,教你们5年竟然让你们没有拔过河”了。

许多年以后,每有拔河比赛的活动,我看到那根绳子心里就升腾起一种耻辱感,几乎无一例外,我在哪一边,哪一边就一定会赢,也许是我每一次都将内心的耻辱感都释放殆尽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