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3年10月27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九九重阳就菊花
 作者:■钟 芳  浏览次数:1940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在一阵阵秋风的吹拂下,菊花黄了,枫叶红了,芦花白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就来了。每逢重阳节,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毛泽东主席这首豪迈的《采桑子·重阳》。
  诗中的“黄花”即“菊花”,又被称为“延寿客”。菊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以耐严寒而傲重霜为美德,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说它“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每到菊花灿然盛放之时,恰逢九九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有在这天赏菊花、戴菊花、饮菊花酒的风俗,所以农历九月又称菊月,而重阳节又被称为“菊花节”。
  三国时,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无有射地而生。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从中可知,重阳是因为月日中两九相重而得名,而赏菊和食菊之习俗在文人雅士中已颇为盛行。
  重阳赏菊咏菊,在唐宋时期是一种常态。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里写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佳节,天高云淡,雁过留声,簇簇秀菊,袅袅婷婷,芬芳满枝。应邀到一位老朋友家做客,对着满院菊花,把酒言欢,该是何等惬意啊!白居易《九日登西原宴望》诗云:“病爱枕席凉,日高眠未辍。兄弟呼我起,今日重阳节。起登西原望,怀抱同一豁。移座就菊丛,糕酒前罗列。虽无丝与管,歌笑随情发。”字里行间洋溢着重阳节赏菊饮酒的文人风致。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宋时重阳赏菊之盛况:“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女词人李清照作有《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端老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抒发了对丈夫刻骨铭心又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那西风中的朵朵瘦菊,让重阳的离愁别绪更加隽永绵长。
  “白雁南飞天欲霜,萧萧风雨又重阳。已知建德非我土,还忆并州是故乡。蓬鬓转添今日白,菊花犹似去年黄。登高莫上龙山路,极目中原草木荒。”明代鲁渊的《重九》一诗,以平淡隽永的文字,描写了一位滞留异乡的白发老人在重阳节到来时怀念故土的情愫,特别是当他仰望长天,看到一行行归雁时,更凭添几份雁犹思乡人何以堪的伤感。
  而我最喜爱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爱菊成癖,每到重阳时节,南山坡上到处都是绽放的野菊,芳香弥漫。一有乡邻来作客,他就采菊相送,于是吟诗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在其另一首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仿佛看到诗人于心绪散漫的黄昏时分,在东篱边采摘秋菊,菊香飘来,让他感到快意舒适。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啊,随着时间的远去,这种情趣逸致也凝升为现今人们一种彻悟的人生真谛——人淡如菊。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几千年沧海桑田,重阳的菊依旧素雅坚贞,依旧亭亭玉立,散发着天然清新的气质。秋天因菊而美丽,重阳因诗而美好。重阳是诗意的,现实中的重阳,也像一首首诗歌,等待着我们去欣赏。这个深秋,我更愿意是一株淡定清香的菊花,栽种在心田,浪漫着一年又一年的重阳,吐露花蕊,绽放芬芳,颐养我们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