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3年04月07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晚霞·服务
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作者:■张进仁  浏览次数:2420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童年是在山清水秀的张村度过的。和小伙伴一起放牛嬉戏、在河里摸鱼虾、在山林捉小鸟……一件件趣事让人开心难忘,其中一件趣事特别让人难以忘怀,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在万物复苏的初春时节,在我们那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燕子光顾。在大家眼中,燕子是一种象征吉祥的鸟类,会带来福音。我想,更主要的是燕子能吃掉大量害虫,有利于庄稼生长,是农民的好朋友。
  有一天,我发现四只燕子像“侦察兵”一样来“踩点”,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它们背部为蓝黑色,腹部为白色,体态矫健轻盈,拥有一双强健的翅膀,飞行迅速而敏捷,穿梭于房前屋后,最后停在我家院子里的果树上,叽叽喳喳地不停鸣叫。每年,它们都会在我家正厅和厢房房檐的同一位置筑巢。
  童年时的好奇心驱使我悄悄观察它们的行踪。我发现,两个巢各有一对雌雄燕子,它们同心协力,共建“新家”。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燕子们同样从早忙到晚,它们是聪明的“建筑师”。选定巢址后,就飞到大自然中,频繁地从田边、池旁衔取泥块,再混以唾液,形成小泥丸,巧妙地一层层堆砌在一起。为了增强鸟巢的牢固性,还要混合一些草茎、细绳和麻丝之类的。待泥巢晾干后,再铺上干草和羽毛等细软之物。经过几天的“苦心经营”,分别建成了两个半边碗似的巢,十分好看。
  那两对燕子在辛勤的劳动中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巢筑好后,“感情”更加牢固,便开始过起“二人世界”。白天一起外出游荡、觅食,黄昏时,双双返家,如胶似漆,亲密无间。之后的日子,就进入了交配产卵孵卵阶段。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安静,千万不要去惊扰它们。
  大约二十天后,有一天我突然听到鸟巢里传出叽叽喳喳的叫声,抬头一看,发现两个巢里都有了雏燕,我好生兴奋。不一会儿,四只亲燕衔着昆虫先后飞回鸟巢,雏燕们立即躁动起来,争先恐后地伸长脖子,晃着脑袋,张开黄色的小嘴向“父母”乞食,亲燕逐一喂完后,又“嗖”地一声离巢而去,为哺育雏鸟而忙碌。
  趁着亲燕喂食的时机,我数了一下,正厅和厢房的鸟巢里各有四只、五只毛绒绒、光秃秃的雏燕。我突发奇想,可否作个有趣的观察实验,把雏燕来个交换,看各自的“双亲”有什么表现。我立即邀约两个小伙伴,抬来长梯,趁亲燕外出捕食之际,爬到巢边,小心翼翼地把两个巢里的雏燕进行了交换。然后,我们在隐蔽处耐心地观察,不到十分钟,亲燕陆续飞回自己“家”,在巢边认真看了一下,犹豫了一会。也许,它们对自己精心抚养的后代并不一定能认清、数清,但面对这些与先前外表有些许差异的“孩子”,一下子也会不知所措。然而,刹那间,本能而强烈的“父爱”“母爱”之心,让它们将昆虫依次喂给了巢里的雏燕。善良是人的本性,岂止人类如此,大自然间,鸟类、昆虫都有善良柔情的一面。我和小伙伴们看到这一幕,心里生出说不出来的温暖和高兴。
  一个多月后,雏燕逐渐长出绒羽和针羽,直到羽毛丰满,眼睛炯炯有神,像其“父母”一样漂亮,在“养父母”的带领下,离巢学飞。起初,它们只能飞较短的距离,就像小孩蹒跚学步,总要经历跌跌撞撞的阶段。几天的功夫,它们就能独自快乐地飞翔,开始互相追逐、嬉戏,鸣声不断,尾声悠长,悦耳动听。接着,“养父母”教它们学会捕虫的本领,为今后的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育成熟的燕子,飞羽和尾羽较长,体积变大,体重增加,小小的鸟巢变得拥挤不堪,一不小心就会被挤出巢外。有天我放学回家,抬头一看,厢房的鸟巢里空空的,直到黄昏也不见燕子回巢。几天后,正厅鸟巢里的燕子也不见了。听老人们讲,燕子为典型的夏候鸟,一旦雏燕能离巢独立活动,“父母”就会带领子女离“家”不归,四处游荡。看来,我家的九只燕子同样是被“父母”带到大自然中去了。待到秋末冬初,它们便会结群飞往南方越冬。
  燕子们的离去,让我心里空荡荡的,就像失去亲密朋友般感到不舍。但我知道,来年春回大地时,它们一定会再来,我翘首以盼……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