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2年12月20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腊肉香飘年味浓
 作者:■龙宇环  浏览次数:2720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是一个周末,我独自一人登缙云山,走到白云竹海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山上农家乐的店主出来招呼:“大哥,在我这里吃饭吧,我这里有腊肉炒竹笋、排骨炖藕、芋儿烧鸡、烧白、粉蒸肉、泉水豆花……”由于我就一个人,就让老板给我炒一份腊肉竹笋,再要一碗豆花、一碗米饭。“好嘞,老师请你坐一下……”
  腊肉,通常是在农历腊月腌制,所以被称作腊肉。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吃腊肉,每年小雪前后,小镇里家家户户几乎都要腌制腊肉。腌腊肉时母亲会先将花椒、八角、粗盐全部放在锅里,用小火慢慢炒,炒出香味,待晾凉,再将炒过的盐均匀地抹在肉上。母亲说擦盐要均匀,厚薄要恰到好处,盐擦得太厚,味道太咸,影响口感,擦得太薄肉又容易腌不透从而变质腐烂,可不能小视马虎。抹好盐后,再将肉块铺在早已准备好的大缸里,每铺一层都要撒进一些高度白酒提味增香,直至将肉条全部腌好铺完。过几日,上下层就要调换位置,将大缸里的腌肉翻过来倒过去。如此反复,大约四五天左右,盐和酒慢慢渗入肉里,基本上就入味了。然后将肉条挂到通风的位置,经风吹干水分,再挂到外面向阳的地方让太阳慢慢晒干。这时候,小镇上家家户户晾衣的竹竿上、门口的树枝上,还有朝阳的老墙上,一溜地挂着腊肉,长长短短,大大小小,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道食物、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更是沉淀在岁月里的情结和生活的记忆,浸润着时间的味道,飘溢着一抹山野的风吻过的腊香。
  诗人陈湋写道:“两年不食家乡肉,此日登盘慰我思。灶额正宜桴炭火,遨头要及浣花时。砌成佛果黄金塔,缕以王瓜白雪丝。却忆剑南风趣好,糟坛酒熟好延师。”看来陈湋对腊肉也是情有独钟。腊肉从鲜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有久放不坏的特点,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是平凡生活中最好的舌尖慰藉。俗话说:“过了大寒就是年。”那时候放学一回到家就缠着母亲给煮点腊肉,她老是对我说,等哥哥回来再煮,于是我就站在门前盼着哥哥早日回家。哥哥回家后母亲就将肥瘦相间肌红脂白的腊肉与萝卜白菜一起炖,我站在炉子旁边看着,红碳炉里咕嘟咕嘟响着,香味缭绕,整个清寒的屋子即刻升腾起无限的暖意。家人围坐一起,沉甸甸的爱融汇在一锅美味之中。腊味,在我的故乡,成为冬天里最有深意的美味,那特有的浓浓的腊香,无疑是暖胃的佳肴。
  煮饭时,切几大片厚厚的腊肉铺在米饭上,和米粒一起蒸煮,待到米饭煮好了,这饭头上的腊肉也熟了,揭开锅盖,一股扑鼻的香气简直让人招架不住。腊肉晶莹透亮,油脂渗透进每一粒米里,顶在米饭上的腊肉颤巍巍的,越发让人欲罢不能。吃的时候,母亲给我们每人夹一小块,用两颗门牙轻轻咬下一小口,口腔里那让人目眩的软糯缠绵,还有腊肉那细小颗粒状的香香的油脂,在牙齿间迸裂,让人有一种不忍下咽的快感,一时间,米饭和腊肉融合在一起,在舌尖酝酿、散发,有一种别样的滋味。无论经历多少年,都清晰地在我心头萦绕。
  每到年三十,是山里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先放火炮再开饭,桌子上摆满了大碗小蝶,一大海碗蒸渣肉,块块足有手指头厚,横卧在大碗里,看着就让人眼馋,一大盘红烧土公鸡,黄澄澄的大盘蒸鸡蛋,还有从自家菜园里现拔上来的蔬菜,简直让人眼花缭乱。最显眼的,当是那桌子中间,深深的白瓷蓝花大碗里,堆得像小山似的腊肉,闻一闻,那香味便会让人瞬间回到过去、回到童年。我恍惚悟道,所谓喜好的食物,总是牵系着浓浓的亲情,还有那深沉的怀念。就算在外漂泊一辈子,记忆中的那种味道,也因岁月的发酵而愈发浓烈,成为我永远的情结。
  如今,腊肉早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物,独特的味道就像是被岁月风干的一桩桩往事,始终浓浓郁郁缠缠绵绵,在我心头最柔软的地方萦绕。穿过烟火小巷,是浓浓的乡愁,更是那悠久绵长挥之不去的故乡味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