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2年07月26日
新闻内容
第A2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把北碚建设成为别有韵味、独具风采的田园都市
 作者:  浏览次数:2972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剖了东升村这只“麻雀”,我们再纵观当下北碚,全区正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为目标,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对此,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对话北碚区委副书记徐永德,请他解读北碚建设美丽乡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华龙网:面对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这道时代必答题,您觉得北碚的机遇和挑战在哪里?
  徐永德: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北碚是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曾被誉为“主城后花园”,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
  首先,北碚位于成渝双城发展主轴上,处在南充、遂宁、广安城镇密集区与重庆主城都市区深度融合的有利位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就是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大机遇。
  其次,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等深入实施,北碚成为全市唯一拥有西部科学之城、北部智慧之城“两城并进”,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自贸试验区“三区共融”独特优势的行政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第三,北碚半城半乡,拥有广阔农村,资源要素丰富,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基础良好。同时,北碚拥有西南大学、中国柑橘研究所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全国柑橘区域性良种繁育中心,拥有国内唯一的省部级魔芋研究中心、蜡梅种质资源和嘉陵江名优鱼等育苗基地。国家和市级层面大力发展种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支持北碚建设全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都是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机遇。
  北碚推进乡村振兴,机遇很好,但挑战也很大。前些年,我们对农村的关注点更多放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上,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短板较多。优势产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见效缓慢,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同时,我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多,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普遍,农村人才不足。
  华龙网:北碚当年有卢作孚等“乡建四杰”,这对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有哪些启示和借鉴?如何有效进行传承发展?
  徐永德:上世纪20至50年代初,卢作孚、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乡建四杰”,着眼中国农村,立足北碚乡场,矢志探索创新,践行教育与科学,发展实业与民生,为“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社会活动”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北碚留下了宝贵的乡建文化。比如,卢作孚先生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建设为先行、以乡村城市化为带动、以文化教育为重点,进行了影响深远的“北碚试验”,使北碚在短短的20年间,从一个穷乡僻壤变成了一个“具有现代化雏形”的城市。他们的探索实践,对促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这几年,北碚围绕如何传承发展乡建文化进行了系统谋划,锁定“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传承乡建文化。进一步保护、活化和利用“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对乡建旧址进行保护修缮,同时开展“乡村振兴的历史先声·中国乡村建设百年探索展”陈列布展,擦亮北碚乡建文化名片。
  二是发展乡村产业。实施万亩蜡梅、万亩粮油、万亩果蔬“三个万亩”特色产业提质工程,全力建设“粟漫东山”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区和“梅香西山”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带;聚焦种业振兴,深化校地合作,打造柑橘、蜡梅、魔芋等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做优粮油、蜡梅、魔芋三条全产业链。
  三是打造示范试点。积极推进中国西部(重庆)乡村振兴研究院、重庆市乡村振兴产学研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深入开展“一带六片多点”乡村振兴试验示范,打造一批当代乡村振兴实践样板,让老典型焕发新活力。今年已经落实债券资金约1.6亿元,生态文凤、蓝色柏林、奇彩东升、金色素心等一批特色村庄已现雏形。
  华龙网:北碚努力建成西部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如何做好城乡融合,激发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徐永德: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要求北碚努力建成全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针对我区城乡发展特点,我们提出了“总体规划、片区联动、差异发展、各具特色、校地合作、多元一体”的工作思路。
  为更加有效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我区首先在规划编制上下功夫,将农村房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及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内容都一一纳入,确保规划编制效能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
  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我区积极推进江东片区万亩宜机化示范区建设,打造西部农业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集中开展改房、改厕、改厨、改圈,垃圾治理提升、污水处理提升、全域环境提升等“四改三提升”,在“原汁原味”保持乡村风貌的基础上,标准化推进一批农房风貌整治项目。
  在激发农村发展动力方面,我区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推动“三社”融合,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有效盘活利用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培育小山丘等民宿30家,打造“缙云民宿”品牌,带动城市居民下乡消费。创新工作方法,从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等选派59名专业人才担任驻村“第二书记”,常态化开展“北碚区—西南大学”千人千岗就业见习助力乡村振兴,以人才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此外,我区不断建立健全园城带动和镇街联动机制,推动园城与镇街互补互利、联动发展,促进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把北碚建设成为别有韵味、独具风采的田园都市。

记者手记
  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卢作孚为代表的爱国实业家,在重庆北碚的土地上拉开一场乡村建设实验——希望通过普及教育、发展实业、建设交通等,把一个“匪患猖獗”的偏僻乡镇打造成初具现代化气息的美丽小城。
  这场百年前的乡村建设实验,让外媒评价1944年的北碚是“平地涌现出来的现代化市镇”,是“中国城市规划的最杰出的例子”。
  虽然当时人们所提出的乡村现代化理念还不够成熟与完善,但其基本共识和对美丽乡村的向往在这片土地上延续百年。
  过去,北碚有“乡建运动”的历史渊源,乡村建设先行先试具有示范效应。当下,北碚柳荫镇东升村等美丽田园,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现实样板。
  山还是那座山,困顿乡村已换了人间。
  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