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2年06月10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健康
夏季来临,请收好这份“防虫攻略”
 作者:  浏览次数:2809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季正是昆虫“泛滥”的季节,有些昆虫对人类危害极大。赶快收好这份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专家组相关专家制定的“防虫攻略”。

蚊:深色衣着,运动后易招蚊子
  蚊子的活跃期从每年4月开始,8月下旬达到高峰,随着秋冬气温下降,逐渐停止活动及繁殖。吸血的雌蚊是造成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乙型脑炎等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在虫咬皮炎中,蚊虫叮咬引起的皮炎是最常见的。
  预防建议:
  “体温偏高、出汗多、新陈代谢快的人群容易招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王传林5月30日接受人民日报客户端采访时介绍,由于蚊子有趋暗性,深色衣着的人,以及运动后、酒后、化妆或喷香水的人群也会更容易招蚊。在户外活动时,减少去草丛、灌木丛、树林、沼泽地、潮湿的地方,夜间尽量不要开灯,以避免招来蚊虫。劳动期间尽量穿长衣、长裤,并穿白色或浅色衣服,颜色鲜艳易吸引蚊虫,或在身体暴露部位涂以防护药物。

蜂:蜂蜇伤,刺是挑出而不是拔
  夏秋是蜂类的繁殖高峰期、活动的活跃期,蜂蜇人的发生率也自然上升。蜜蜂有很多种类,多有毒刺,一般蜜蜂只能蜇一次;而胡蜂科是最能蛰刺人的昆虫之一,体大身长,毒性也大,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可以蜇多次。
  毒刺释放的毒液,一是可发生过敏反应,二是毒素的直接毒性作用致病。轻微情况下,一般会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局部症状,蜂刺部位可发生化脓、中心处坏死,可持续数天;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致残、致死等情况。
  处理建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刘斯5月30日接受人民日报客户端采访时介绍,“通常情况,蜜蜂不会随意攻击人类,遇见蜜蜂,不要用手挥舞驱赶,远离即可。相反,如果极力抵抗,蜜蜂会误认为遭到攻击,甚至发出讯息招来群蜂进行集体攻击。”
  普通蜜蜂偶尔蛰刺的毒性不大,可用苏打水、肥皂水等碱性溶液涂敷蜇伤处,也可以用清水反复冲洗,清凉止痒的药膏也可涂抹伤口周围,利于皮疹消退。
  若是不小心在山上、野外碰上了胡蜂蜂巢,立即远离,以免惊动、侵扰整个蜂群。一旦被蜂蜇伤且毒刺留在皮肤表面,不要轻易用镊子或钳子拔出刺,以免挤压毒刺根端的毒囊,导致更多毒液注入体内。建议用针头或注射器挑出,不要大力挤压伤口。
  综上所述,胡蜂蜇伤后更加危险,但无论是哪种蜜蜂蜇伤,都应立即远离受伤害环境,记住是哪种蜂类,立即就近就医进行规范救治,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隐翅虫:驱蚊水、蚊香等驱赶隐翅虫,不可拍打
  隐翅虫因其鞘翅特别短,仅能盖住腹部的前缘,好似没有翅膀,因此得名隐翅虫。
  “遇到隐翅虫,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用手拍打,这是万万不可的。”王传林5月30日接受人民日报客户端采访时表示,毒隐翅虫体内没有毒腺,也没有毒刺,不会蜇人,但虫体血淋巴液和生殖器内含有毒液,受压、被拍打、碾碎的时候会释放强酸性毒汁,PH值为1-2,沾染皮肤会后导致皮损,灼伤皮肤,引起隐翅虫皮炎。
  处理建议:
  隐翅虫行动迅速、善于飞翔,如遇惊扰立即逃逸。因此,在遇到隐翅虫时,可立即驱赶,或使用驱蚊水、蚊香等具有驱蚊虫作用的药物,驱赶隐翅虫;夜间在户外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呆在灯下,昆虫具有趋光性,容易受到光源吸引。
  如果接触了隐翅虫的毒液,出现局部红肿、瘙痒、水疱、疼痛等皮炎症状,可立即用清水或碱性溶液清洗受损皮肤表面,如肥皂水,中和酸性毒液,然后及时就医。
  最后提醒您,无论遇到哪种动物致伤,都要尽快远离受伤害环境,受伤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并尽快就医。据健康时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