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要闻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2年04月29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要闻
名士风度不落幕(书香北碚)
——读《西南联大三部曲》
 作者:■龚 会  浏览次数:3167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这部洋洋洒洒百余万字的《西南联大三部曲》之前,我是追随岳南的《南渡北归》走进民国最后的“名士之风”,趟进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西南联大命运河流的。自此,凡与西南联大有关的文献资料俱在搜索范围;凡西南联大师生著述,能到手的都如饥似渴地阅读。传统知识分子骨子里的“铁肩担道义”意识,在民族危难之时尤为重要。而今又见致力于民国人物研究的作家刘宜庆力作——《西南联大三部曲》:《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先生之风:西南联大群英谱》《大师之大:西南联大风云记》出版,更是研读月余。作者满怀深情,追忆一所了不起的大学,追述一段产生奇迹的历史,追怀20世纪中国的一批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学生,怎样在残酷的战争中坚守学者本心、赤子忠心。
  掩卷沉思,唏嘘不已。有那样一个时代,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遭遇国难,颠沛流离,却刚毅坚卓地活着。无论做人、治学、授课还是著述,都是把自己的生命投入进去的。《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是三部曲的第一本,讲述西南联大师生们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从北京沦陷到师生们的遥遥长路,再到西南联合大学成立,从个人到团队,关注了联大师生的日常生活趣事和吃穿住行。就是联大师生跑警报,作者在还原历史真实时也注入了自己的复杂感情。金岳霖教授的力作《论道》一书竟然是在不断躲避敌人空袭的过程中写出来的;傲骨狷狂的刘文典跑到半途突率弟子折回寻找陈寅恪,大叫“保存国粹要紧”;空袭不断,联大校舍受损严重,梅贻琦校长常“亲自提着汽油灯,日夜赶修,卒能如期开课”“临危不惊、镇定自若”;陈达教授在坟头津津有味地讲课……下雨天在铁皮房顶的教室授课,老师的声音抵不过雨声,干脆让学生听雨;闻一多先生家人口多,穷困潦倒,刻印章售卖,浦江清教授还要为他做宣传打广告;梅校长夫人挎篮卖“定胜糕”;朱自清箪食瓢饮;潘光旦吃老鼠肉……每每读到这些看似轻松幽默实则辛酸难言的故事,泪湿眼眸,如鲠在喉。
  在物质极其贫乏的情况下,西南联大师生们的一饮一啄,一言一行,他们的嬉笑怒骂,爱恨情仇,都演绎成了一个时代精髓积淀的文化史。钱理群先生在北大演讲时感慨不已:“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距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到恍如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叹不已。”我自认为也是一个“文人”,但是在读到《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时,参照那些“真名士”,他们的精神、责任担当,在艰难困苦中折射出来的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才是真正傲骨凌霜的文人风骨。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会把自己代入,不知道我的唏嘘感叹是为他们,还是为生活安稳而成就杳无的自己。
  第二卷《先生之风:西南联大群英谱》,从另一个角度抒写联大历史。西南联大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这与联大教授们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分不开。那一批学人生活在一个不一样的时代:新旧交替、中西碰撞、民族危机、风云际会,因而形成独特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与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千人千面,但全不失风骨、风趣、风雅。他们是一批“硬朗”“好玩”“有趣”的学人。本卷分学院、科系着眼于联大诸教授,详细考察了他们在联大时期的工作和研究,再现了教授们在课堂上和讲台下的风采,读者在这里可感受大师们的魅力。二十世纪的中国大师齐聚一书,展现的是真正的先生之风。狂狷的刘文典、坚韧的郑天挺、温文尔雅的梅贻琦、诗人气质的闻一多、不善辞令的沈从文、幽默风趣的陈寅恪、沉迷武侠小说的金岳霖、给学生大讲自己恋爱史的吴宓……他们的可爱在于他们的执着、纯粹、坚韧。他们的身躯被战争、饥饿、贫穷束缚,但他们的心灵却是自由逍遥的,是一种大生命大自由。书中还有南开“不倒翁”张伯苓、北大“功狗”蒋梦麟、“教授中的教授”陈寅恪、“一代师表”叶企孙、叨着烟斗的傅斯年、性直气爽的吴晗、有志有趣之人曾昭抡;还有钱穆、钱钟书、赵九章、陈岱孙……他们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里,利用一切条件,开设绝妙的课堂,不拘一格,随心所欲,充满活力。他们给予学生的不止是知识,更是生命的浸染、熏陶。他们教学、学术研究、创作著述,无一不是以一颗赤子之心坚守在自己的道路上,培育了一代科学巨匠和艺术大师,创造了中国教育的黄金时代。
  第三卷《大师之大:西南联大风云记》,追述了饱含血泪和硝烟弥漫的联大岁月。这一卷里还原了中国远征军中西南联大学子的身影,展现了联大教授议政参政的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厘清了联大教授与各党派的关系和纠葛。在20世纪剧烈变革的中国,当学术遇到政治,当教授遇到政客,诞生了悲剧,也铸就了大师的风骨。身处时代动荡中的联大教授和学生们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西南联大的命运与山河破碎的国家紧紧相连,它再也不是那座我们想象中与战火隔绝的象牙塔。长沙的声音:“到前线去!”远征军里有联大的“学二代”,突击队里有书生。尽管梅贻琦校长想努力保留“读书种子”,期望使人文特别是科学知识结构不至于出现断层或后继无人,但若有教师与研究生主动请求从军,他也不加阻拦。西南联大师生的命运没有跳出时代悲剧的藩篱,为反抗独裁,联大人用尽各种方式抗争,即便面临恐吓、暴力、抓捕、暗杀,他们凭着书生意气,一腔热血,撑起了中国文人的脊梁。吴晗从政、闻一多被暗杀、昆明学潮、一二一惨案。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人,成为一代绝唱!
  作者写作手法上保持克制,因为这段历史的真实存在,作者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真相。引用文献资料详实,但刻画人物时也不乏生动的文学笔法。从多角度展现这所诞生于抗战烽火的大学,三卷书人物与事件互为印证、补充,让读者看到一代知识分子、学者,对社会、国家、民族、人类的承担,追随他们的思想,传承他们的精神,记住他们的平凡与伟大,做一个有信念有担当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