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0年06月19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远去的补锅匠
 作者:乔加林  浏览次数:352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农村,家家户户做饭菜、煮猪食都是用铁锅。铁锅是生铁铸造的,加上每天与锅铲碰撞,锅底会越来越薄,时间长了会有沙眼,有时炒菜做饭都会向锅底渗水。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谁家铁锅或瓷盆有沙眼或者裂缝渗水了(那时都是使用瓷盆,时间长,陶瓷掉了,铁皮生锈就会有沙眼),通常都是用面糊临时堵一下,将就着用,等钯盆钯锅人来了再进行修补。有时,一口锅或瓷盆常常是补了又补,疤上套疤,只要不到实在不能修的地步,都舍不得扔掉。
  走村串巷的补锅匠,大都是上了点年纪的人。补锅匠来村里时,老远就能听到吆喝声:“钯盆钯锅!钯盆钯锅……”听到这个吆喝声,有需要修补的人家就会走出家门赶紧招呼,有的人家还会把补锅匠请到自家去。有时,补锅匠会在庄头,大家会拎着破锅或破瓷盆来排队修补。
  补锅匠最为显眼的行头就是肩上的那一副担子,一头装着炉子和风箱,另一头装着补锅工具的木箱,还有围在腰上的黑色围腰布。木箱里面装着修补工具,如钳子、铆钉、小锤以及剪成不同形状的铁皮和铝片钯钉等。木箱旁还挂着一个主要工具,就是木制的“金刚钻”。这个金刚钻很原始,木匠手里都有,总长大约一尺半,直径一寸左右,分上下两截,上手柄有二寸长,下边是钻杆,最下面是一个用铁箍固定的一个四方形的空槽,留着安装钻头;钻杆上缠有一根牛皮条和一根推拉杆。左手抓住钻杆上边,右手抓着用牛皮条链接的拉杆,推出去,拉回来,带动钻杆一反一正转动,便可在各种物器上钻出窟窿。不管钻铁锅还是瓷器,在开钻时都要往物器的钻点上点滴机油。补锅匠在钻眼时是十分小心的,一旦有损坏是要赔偿的。常言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些走村串巷的补锅匠,凭手中的一个木制金刚钻,还真是什么活都敢揽。
  那个时候,修补锅盆啥的只有钯钉。钯钉有两种;一种是铜质的,一种是铁质的。补锅匠在修补时,都会拿起铁锅或瓷盆先看看要补的位置,并将铁锅或瓷盆倒扣于铁顶杠上,顶在沙眼处,再用铁锤在沙眼处轻轻敲打,打出个绿豆大的小眼,留着穿钯钉用。补锅钉大多是熟铁锻造,帽顶为伞状,直径不到2厘米,钉脚为两层软铁片,补锅时,先在钉帽下抹一点石灰腻子,将钉脚从锅内向锅底外穿出,其外套上一片螺垫,再将钉脚分开,盘扭至紧贴锅底,再用小锤敲打贴实,油蘸石灰一擦,即补好了一颗钉。无论是破锅破碗,还是烂瓢烂盆,只要经过他们的手,就能变废为宝,不大功夫,原本的破锅破碗、烂瓢烂盆很快就被修补得严丝合缝滴水不漏,人们看着被修补好的锅碗瓢盆连连称奇,就连平时爱斤斤计较的人也都会爽快地掏钱付费并连声称谢。
  修补过的锅,在使用时还是要小心为好,被补过的锅有钯钉,会比旁边高出一点,在使用锅铲时要格外小心,否则会把钯钉铲掉。记得在我小学三年级时,父母都在湖里干活,我放学回到家,早晨煮的猪食都在锅里,我把猪食盛到猪桶里,刷锅时一时大意,忘记大锅是被修补过的,用锅铲把钯钉铲起来了,水漏了一锅底。害怕被父母发现,我从菜园里挖出淤泥,从锅底再把钯钉堵好。过了好几天,还是被母亲发现了。
  补锅匠一来,孩子们要么跟着他后面,要么围在他身边,看稀奇,看热闹,在欣赏补锅匠精湛手艺的同时,自己也学一些修补技巧。我自己就学着制作钯钉,给自家的瓷盆修补过几次,同样能不漏水,只是钯钉粗糙而已。但是锅漏了还是要等补锅匠来修,自己不敢补,生怕把整个锅都给弄碎了。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轻盈的铝锅代替了铁锅,“补锅时代”早已远去。随着高压锅、电饭煲、微波炉等高档炊具不断更新换代,补锅早已成了陈年旧事,如今的人们再不需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补锅不如买锅,锅碗瓢盆坏了,一弃了之,也没有哪一家人会为一口破锅或烂盆发愁的了。
  补锅匠的脚步早已远去,但那一声声“钯盆钯锅”的吆喝声,依然留在我的记忆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