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0年05月26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专题·健康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2020年北碚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为民、奋斗有我”专题报道
 作者:  浏览次数:3452  放大 缩小 默认


  

  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之际,由北碚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2020年北碚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为民、奋斗有我’专题报道”如约与大家见面了,北碚区科技工作者们发扬“爱国、创新、求是、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各自领域建功立业的精彩事迹、主要成就等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值得颂扬。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北碚区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心声,看看关于他们“科技为民、奋斗有我”的故事。


从科研到育人
为国家造就更多优秀人才——记国际蚕学领域著名科学家夏庆友
  “人为本,德为先。”这是国际蚕学领域著名科学家,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庆友培养学生一直秉承的宗旨。长期以来,夏庆友教授致力于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他对于科研的执着、对于教育的坚守,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上世纪90年代,夏庆友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蚕学专业,后留学日本。学成后,他放弃海外高薪毅然回国投入到紧张的家蚕基因组计划筹备工作中,不断攻坚克难勇攀高峰。2002年,家蚕基因组计划科学技术筹备会在法国召开,为顺利赴会,拿出成果争取发言,夏庆友紧急启动了大规模的测序计划,发布了10条EST的测序成果,超过日本。2003年非典事件,夏庆友和团队研究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团结协作,完成了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2003年11月15日,重庆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宣布中国科学家完成“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工作。夏庆友领导的科研团队在这个没有硝烟的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不只是术业有专攻,他还是学生心目中的“人生导师”。他非常重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时常以自己的经历鼓舞和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才。为了能够走进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夏庆友经常以党课、团课、《新生入学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大学生交流谈心,2014年他开创了大学积极心理学课程《科学研究方法论》,讲述如何激发“积极心理”,倡导“快乐研究”课程,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夏庆友是我国蚕学领域著名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诸多重大课题,发表了几百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夏庆友深有感触地表示:“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平台,希望他们未来能够对国家和产业做出更大贡献。”

坚持不懈
勇攀高峰——记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忠模教授团队
  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热敏材料及传感器创新创业团队是由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誉为“‘神奇铁丝’上的长跑”、“破译‘线式测温’密码”的首席专家张忠模教授率领的一支自主创新科研团队,团队开发的铠装连续热电偶填补了国内空白。
  铠装连续热电偶是上世纪末美国在测温领域开发的一项高精尖产品,是一种用于多行业重大装备和重要设备表面温度远程监测与故障预警系统的核心器件,在我国售价高昂。面对国内市场急需、国外技术封锁的境况,张忠模团队勇于担当,挑下了国产化重担。但此时该相关技术的研究成果国外也尚无报道。同时,为了让科研成果贴近市场,在项目研发初期,团队多次调研市场,得到的几乎都是“等你有了产品再来和我交流”的回复。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他领导团队一方面扎进实验室,自创多组份介质材料设计和梯度热处理制备工艺,经过近百个配方试验,成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另一方面三番五次走访用户,终于得到了用户需要的技术要求。项目产品在国家煤化工工程中心首次试用即获成功,开创了国产化先河。此后,团队继续深化研究。2007年开始研究阻容型连续探测器,这一次同样是“国外尚无报道、国内急需”,他们又一次获得成功,仅用两年时间就开发出了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在张忠模教授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国的线式温度传感器技术已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近三十年来,张忠模教授团队痴迷技术开发,把目标瞄准了我国测温难题“线式温度传感器”,先后发表论文40多篇,为我国线式温度传感器行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凭借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支撑项目、省市项目及其它项目4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专利授权14项,开发新产品8项,获得新增产值超2亿元、利税近亿元,依托创新创业团队的“张忠模劳模创新工作室”获“重庆市劳模与工匠创新示范工作室”殊荣。

除夕逆行“疫”线的“急先锋”
——记北碚区中医药学会会长万鹏
  生命重于泰山,“慢郎中”勇当“急先锋”。这句话是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副院长、重庆市抗疫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万鹏的个人金句。今年47岁的万鹏大学毕业就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至今已有23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内科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造诣,深受患者信赖。临床上,他善于用“伤寒六经辨证”及“温病伏邪理论”治疗疑难杂症,在国内国际中医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曾先后受邀在台北及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及科普巡讲。
  作为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重庆市高级中医药人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主动请缨,除夕逆行,投身“疫”线。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他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确保中医第一时间深度介入,全程全面参与救治。他通过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在疫情预防、轻症患者干预、恢复期康复、防止危重症患者病情恶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40天抗疫战斗,他利用中医参与治疗轻症患者近200例,重症患者40例。在一位极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他运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既济汤”处方对症治疗,提升患者心肺功能和肾上腺潜能,仅服药两天时间,患者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生命至上,大爱无疆,在抗击疫情的大战中,中医充分发挥了“慢郎中”勇当“急先锋”的作用,中医与西医有机结合救死扶伤,达到了“1+1>2”的效果。
  万鹏始终相信,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的初衷是尽量变异来适应人体进而达到“共生”。中医抗击新冠肺炎不是要杀死病毒,而是不断改善体内“湿热”内环境,使“坏病毒”不再适应这个体内环境,自动变异成“好病毒”,最终实现疾病的痊愈。正因为他的坚持和探索,在抗疫斗争中将中医与西医结合去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