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9年07月02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服务
放松不“放纵”击败“考后综合征”
 作者:  浏览次数:2050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者按
  暑假,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段放松身心、尽情玩耍的美好时光。然而,如何安全、充实、舒适地度过这长达两个月的暑假生活,以更好的状态迎接下一学年的学习,更是至关重要。
  刚刚结束了高强度的高考备考冲刺和考场搏杀的考生们,或许还沉浸在高考的回忆中,为粗心大意、复习不到位而懊悔;或许因发挥稳定而心情激荡,正在尽情享受没有考试的日子;或许还不适应没有复习和做卷子的生活,感觉空虚无聊。其实,这些都可能是“考后综合征”的迹象。
  据心理专家不完全统计,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时间,60%~70%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日常生活。此时,考生要特别注意心理、饮食、睡眠等问题,家长也要及早发现孩子异常心理的苗头,尽早释放考生心中的不快,以健康身心应对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别让孩子被“考后综合征”击倒。

考后情绪两极分化,五类心境最为常见
  第一类是自责沮丧型。发挥欠佳的学生会不断懊悔,严重者甚至会沉浸在自责沮丧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出现情绪烦躁、抑郁、食欲差、睡眠质量差等情况。
  第二类是亢奋放纵型。发挥较好或考前心情过于压抑的考生,考后一旦放松,会急于摆脱考前的“悲惨记忆”,给自己“找乐子”。有人每天早出晚归,忙于跟同学聚餐,K歌,通宵泡吧、上网、打游戏,往往会造成作息紊乱,出现失眠等症状。
  第三类是空虚茫然型。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在考后第二天一早,依然坐到书桌前做模拟卷。备考期间生活节奏紧张,奋斗目标明确,考后松弛下来,生活节奏变慢,一些同学可能因失去奋斗目标而不知所措,感觉做什么都无聊、没劲,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第四类是焦虑型。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患得患失的状况,且多见于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优等生,他们往往期待值比较高,常担忧没考好或者没有被理想的高校录取,表现为由于焦虑而睡眠质量较差。
  第五类是绝望抑郁型。抑郁型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自怨自艾。有的人甚至会性格突然变得暴躁,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严重的可能出现极端行为,甚至采取伤害自己或轻生的行为。

家长应开导安抚孩子,人生不因一场考试而终结
  家长一般很少了解孩子们考试后的心理,以为考完试了压力也就消失了,这种考后心理疏导的“盲区”恰恰最危险。专家建议,家长不妨学着尝试这样开导孩子:
  1.要允许考生“体验痛苦”。家长、社会首先要允许考生“体验痛苦”,考后几天应让孩子充分释放心理压力,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妥善解决情绪反应,避免问题持续发酵。
  2.及时发现“异常信号”。家长应细心观察,如果发现孩子连续几天出现失眠、痛哭不止、胃口差、动辄发脾气、绝望冷漠,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和人见面、交流,应考虑孩子陷入抑郁情绪的可能。家长除了多开导外,更要及时向心理医生求助,以免情况恶化。

考生要学会自我调整,树立新目标,不要把放松变成“放纵”
1.对于亢奋型考生,要明白“放松不是放纵”。高考后,考生通常会选择上网、旅游、爬山、唱歌、聚会等方式释放紧张情绪,但压力的宣泄要缓慢进行,最忌讳从考前的极度紧张到考后的极度放松,火山爆发式的压力释放易导致不良后果。
  2.对于空虚型、焦虑型考生,不要自寻烦恼,要赶快树立新目标。高考后的假期不是人生“放大假”,只是高中与大学之间的一个非常“过渡期”,考生应尽快从考试的非常规状态回归健康生活的正常状态,为上大学做好准备。
  要缓解心理疲劳,可以通过各种富于强烈情绪体验的活动来充实生活,如看电影、读书、聊天或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等。也可以选择和同学一起毕业旅行,但应在家长的协助下规划旅游线路,确保安全,且次数以一两次为宜。如果不愿外出旅游,也可以进行积极的室外运动,尽量安排兴趣性课程。
  此外,不妨利用中学阶段最后一个长假,学习一门新技能,游泳、插花,或者进行社会实践,当志愿者、勤工俭学、搞社会调查。这些都是转移注意力的好选择,也可以锻炼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还能开阔视野,从狭隘的“考试世界”抬起头来,感受真正的生活。梅 青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