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8年11月23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风雨燃灯行
 作者:  浏览次数:1056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 鉴
  一路上风光旖旎,正是万物蓬勃好时节。大地像起伏跌宕的深绿海洋。玉米抽穗了,秧苗铺成毯。远山在一片淡淡烟雾中逶迤,如同刚画好的水墨。
  我和林驱车奔赴远方的燃灯山。沿山而上,人迹罕至,四野静寂,惟闻轮胎压过路面的黑色碎石,沙沙作响。
  雨不知何时从霏霏到淅沥,再到哗哗。越往山上,风雨越大。在山里走了几个回合,除了清新潮湿的空气,葱茏的树木,遍地的野花,只剩怒吼的狂风,倾盆的大雨。从未感受过如此狂野之风,折树拔草,呼啦啦掀掉你的伞,几乎将人抬起来。大雨肆虐,下车一瞬,整个身子就被浇得湿透。
  继续不?继续!狂风暴雨,深山老林总独行,几人有此经历?看着彼此湿漉漉的模样,貌若落汤鸡,相视大笑,也颇为有趣。风雨中登山,只为寻燃灯寺而来。导航说就在这里,可是除了古树悬崖,哪里有建筑的影子?我怀疑古庙已毁。林说,燃灯古佛是过去佛。我猜,一个人要去寻找自己的过去,肯定是大海捞针,哪里轻易就寻着了?或许,寻它千百度,蓦然回头,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要不,何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意外惊喜?
  沿另一条陡峭山路蜿蜒而上,古木摇荡,烟雾弥漫。楠竹们,迎着潇潇风雨傲然挺立;蕨草们从山顶漫下来,如同绿色的瀑布。大山深处,风也浩荡,雨也疏狂,人反而全然放松,逍遥如神仙。歌吟笑谈,闲聊古今。我们侃到1082年的春天,苏东坡与朋友出游,风雨忽至,同行深感狼狈,唯他不觉,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细思量,风雨真没那么可怕,你不把它当回事,它就真没那么回事。蜷缩家中,风雨敲窗打棂,可能会弄得你心神不宁,心中恐惧。我曾听见阳台上的风,扭动着玻璃门,鬼哭狼嚎,可怕极了。我索性连烂伞也收了,任短裙飞舞,遗俗世,忘俗形。
  终于看见竹子和大树上缠有红布条,知道燃灯寺近在眼前。走近细看,旧红如纸巾,捆缚的竹木已一点点撑破缠绕。这不声不响的彪悍人生,够有内力。风在头顶滚动,雨在头顶泼洒,坦然迎接,自成风景。
  终于看见一座寺庙。虽破旧,但绝不是古寺。殿前,立有一栅功德碑。挡住了平坝下的花草风景。这里竟然挂着铜梁区佛教协会的牌子。我一直以为是璧山的燃灯寺,现在才明白,风雨是故乡的,古佛是异乡的。
  寂寞的寺庙,在风雨中伫立。寺庙里供奉的不是燃灯古佛,居然是释迦牟尼。重塑的金身,闪闪发光。悠悠经声不知从哪个角落响起,偏房,传来两三个男人的说话声,和尚们在煮饭。
  这些守着寂寞和烟云的和尚,整日在这听怒海狂涛,看霞走云飞,不知道是何滋味。也感慨选址修建的老和尚,从红尘中步步撤退,撤退到高山深处,为自己筑一个远离红尘的宫殿。一代代,不缺后来者。据说这里的香火曾经极旺,不过今日这样的天气,一个香客都没有。我们在庙里逡巡一番,与释迦牟尼对了几句,各自安生就好。
  红尘千万里,烟云千万层。燃灯照古佛,寂寞炼佛心。也好,也好,清修之所,风大雨狂也是必须的。
  下山,风渐小,雨渐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大声吟诵着东坡词。风波就这样被我定了。
  大雨淋过的灵魂,顿觉清爽。狂风吹过的思想,瞬间通透。我们唱着歌,歌声拉近了和东坡的距离,歌声填补了天地宇宙间的缝隙。
  人生风雨,有时竟亦如此难得!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