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8年02月02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文化
二 岩 的 变 迁
唐康林
 作者:  浏览次数:1615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嘉陵江温塘峡东岸,有一个名叫二岩的地方。二岩面临嘉陵江,高耸的山岩被一条流水一切为二,形成两座对峙的山岩,二岩即因地形而名。
  这里很早就开始设窑采煤,最早的煤窑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的“甲子洞”煤窑,这在当时的重庆乃至四川都算是最早的煤矿之一。
  我的父亲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在二岩的煤矿谋生,那时他才十三岁。在解放前及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该煤矿工作,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退休。
  听父辈们讲,解放前二岩的几座煤窑全是由资本家开办的,工人们在矿井挖煤,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伤、残、死亡事故时有发生,被人们戏称为埋了没有死的人。矿工们吃不饱,穿不暖,居无定所,食无定时,还要挨资本家的打骂,成年后连老婆都讨不起。该地区社会治安极差,又脏又乱,人们生活环境极为险恶。二岩是北碚当时各乡镇中最贫穷落后的小矿区,有人把它概括为十四个字:“黑窄臭漏脏烂险,贫愚弱私烟赌懒”,虽稍夸张,但可窥其环境恶劣的程度。
  解放后,经人民政府整治后的二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公私合营成立了复兴隆煤矿(嘉陵煤矿的前生),工人成了矿山的主人,人们安居乐业。国家在这里设置了二岩乡政府,还有派出所、银行、粮站、医院、邮局、学校、商店、菜市场、肉店、餐厅、旅馆等,为民办事的服务机构应有尽有。
  煤矿的兴旺发达,促进了人口的繁荣,便自然形成了以矿工及其家属为主的居民点,房屋全建在陡坡上,参差错落,人们根据其高低层次,分三层建筑为上横街、中横街、下横街,或依其形状、地名、姓等,取名半边街、狮子楼、圆灯楼、黑巷子、桐子林、巴豆林、菜市场、水码门、火烧坡、两间、新村、沙井、老门洞、递驿站、上码头、中码头、下码头、周家老院子、周家新院子、谭生桥等,还有一些有人居住的地方,我只回忆得起地点,但名称已忘却。
  复兴隆煤矿当时所产的煤,由水路运出销往重庆和四川各地,上、中、下三个码头停靠的运输船鳞次栉比,有时三个码头停靠的船舶太多,已达饱和,有的船舶只能停靠在上游的澄江码头或白沙沱。在这两公里长的狭长地带,拥有如此多的部门机构和居民点,当时的热闹场面可见一斑。
  二岩地区的煤炭资源,经过几百年的开采,已近枯竭,加之地理因素,部分房屋靠近危岩或陡崖边,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政府关心民生,决定将煤矿迁往草街和明家沟;居民迁往白羊背、大沱口及金刚碑等地方。到六十年代中期,二岩基本搬迁完毕。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家就住在二岩的巴豆林,我的少儿时代就是在此度过的,六十年代初才随大家迁往白羊背住家。
  如今的二岩已是绿树成荫,竹木遮天,在树林间还依稀可见屋基、台阶、残壁断墙,还有废弃的矿井。据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张飞远征巴渝时修的一条栈道,后名张飞古道,从大沱口途经二岩直达白羊背,其间竹木葱茂、鸟语花香悬崖藤蔓缠绕、一线天瀑布飞溅、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到处可见古老的黄桷树,古道上游出口处还有一座古寺庙(西方寺),常有驴友寻幽,穿行其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