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2年10月23日
新闻内容
第三版:新闻
半个世纪的等待(记者在身边)
 作者:记者 余常海 实习生 谌佳  浏览次数:6778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发黄的老照片,两双松树皮一样苍老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爬满皱纹的脸上充满欣喜。57年后同学重逢的日子,这是魏凯与他小学同学——

半个世纪的等待

“魏伦常,该去学校了!”57年前,王明贵路过魏伦常的家总会叫他一路去学校。57年过去了,今天,老同学再聚首时,已经满头白发的王明贵看着同样白发苍苍的魏伦常,还是喊了声:“老魏,该去学校了!”

岁月悄无声息地走过了半个多世纪,魏伦常也已经更名为魏凯。前段时间,他拿着小学毕业照,在《重庆晚报》刊登了寻找柳荫小学老同学的启示。如今,同学找到了,魏凯见到了几十年未见的老同学王明贵,两人止不住内心的激动,相拥而泣。

永远的“三教堂”

柳荫镇在北碚的江东片区,麻柳河穿镇而过,两岸垂柳飘飘。魏凯的家就住在离麻柳河不远的山上。

1951年,已经14岁的魏凯成为柳荫小学的第一批学生,由于前些年读不起书,像魏凯这样的超龄学童在学校比比皆是。

农村读书的人少,家庭也没有钟。魏凯只记得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该起床,穿衣洗漱、烧柴做饭。等到王明贵的声音从家门口响起,魏凯便出门。一路上,两人邀约起同路的同学一起去学堂。

魏凯念书的小学是当地唯一的一所学校。学校是以前的教堂改造的,名曰“三教堂”。那时候的学堂多是由陈旧的古庙进行改造的,没有一间像样的教室和运动场,房屋破烂,下雨天教室里的水关起可洗脚,同学都是卷起裤脚在上课。

“三教堂”在镇上的一座大山上面。从魏凯家到“三教堂”要走大约三公里的山路,全程下来也得40分钟。

来到学校,简单的运动后就听见老师摇铃开始上课。“低年级的学生没有桌子,只有一条长凳。”魏凯回忆说,那时候全班有40多名学生,学的知识也很广,涵盖语文、算术、自然、历史、地理、体育、图画、音乐等等,但是教课的老师很少,每位老师都要身兼数科的教学。

同学分离各奔东西

1955年,17岁的魏凯还没毕业,就参了军,名字也由原来的“魏伦常”改为“魏凯”。

魏凯说,当年家里面穷,想早点出去好减轻家庭的负担。就这样,魏凯率先走出了校园。

1958年,魏凯在当时的重庆公安部队当兵,转业回地方后,进入了当时的四川省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工作,这一做就做了50余年。

魏凯小时候身体单薄,还有点口吃,性格也内向。去部队后天天吹号、讲故事,渐渐地也学会了沟通。

魏凯说,当年也有很多同学毕业后继续读书或者参加工作,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有很好的归属。

范学举是当年学校里最“千翻”的娃儿,学校举行活动,范学举不用排练,上台就可以说相声,逗大伙儿笑。到毕业,“千翻”的娃儿也不“千翻”了,老老实实地读了初高中、进修大专。毕业后回到故乡进了柳荫中学当了语文老师。

桂述方,特别爱运动,尤其是篮球,投篮也投得最远,人称“桂大炮”。后来在药厂工作,拜师学中医,慢慢安静下来,在渝北做了40多年的医生。

周祖芳是当年班上五朵金花之一,也是魏凯口中常提到的“班花”。周祖芳告诉记者,当时班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到小学毕业时,有的十一二岁,有的十八九岁。那个年代,大家都特别保守,“醒得晚,几乎不会有同学‘恋情’。”

当年叫魏凯一路上学的王明贵毕业后也辗转去了青海,在青海有了很好的工作。

魏凯告诉记者,当年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各奔四方,北京、上海、新疆等地都有同学健在,生活也很好,只是很可惜难以凑齐。

二十年后再相会

“再过二十年 我们来相会 那时的天噢那时的地 那时祖国一定更美”老同学阔别57年再次聚首柳荫,魏凯在饭后之余拿起话筒开始饶有兴致地唱着歌。

桂述方拿出到场名单给记者看,“当时一共是44个同学,现在已经走了17个了。”桂述方感叹岁月不饶人。

魏凯小心翼翼地拿出了当时的毕业照。毕业照上写着“江北县柳荫乡完全小学高级第十一班毕业同学合影”。

相片已经泛黄,里面的“江北县”现在早已不复存在,时间也被定格在1955618日。

“那个时候男的都留‘锅巴铲’,女的都蓄‘大扫把’。”范学举看着老照片告诉记者,那是当时最流行的发型,“校长还坐在旁边的,穿的草鞋。”

57年前的老照片魏凯都保存得好好的,由于毕业之前就参了军,魏凯没有在老照片里。在其他同学的说服下,魏凯找到修图师,把自己也“卡”了进去,洗成了一张大照片放在了家里。

“很感激母校教给了我们这么多知识。”魏凯说,办同学会目的是为了感激母校,感谢故土的养育之恩。同时,老同学身体是否安好,也是他日思夜想的牵挂。

魏凯成了55级同学会的组织人。饭后,魏凯拉着一帮同学一起照了合影,而后商量大家下次多久再相聚。

“像歌唱的一样,20年后再相聚!”一句玩笑话引得一阵笑声。

再活20年对于70多岁的老人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明年还是国庆前后一起聚一下。”魏凯说,“大家都要好好活,20年后一定要再聚一次!”

离别时,老同学仍不舍,嘱咐着互相注意身体,明年再相会,20年后,还有机会再相会。 

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而今已到迟暮之年,令人唏嘘不已。

相拥而泣

岁月如歌

说不完的知心话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