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7年02月10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副刊
童年的小桔灯
陈柏清
 作者:  浏览次数:1033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次知道《小桔灯》大概是五六岁的样子,姐姐读给我听,正是新年的时分,家里新铺的炕席,新裱的墙面,新糊的窗户纸,在新换的白炽灯下十分晃眼。红窗花映着火红的大灯笼,窗外响着零星的鞭炮和孩子们嬉戏的呼喊声,除夕饺子的剁馅声,在这样的情境里,我和姐姐头对着头,趴在炕上,嘴里嚼着糖果,我听姐姐读了这篇《小桔灯》。
  其他大都不记得了,只有一个情节记了好多年,小姑娘麻利地削掉一部分桔皮,拿出桔瓣,用麻绳穿了,里面放了一节蜡烛,提着这发着朦胧之光的小桔灯走在阴暗潮湿的山路上……那能发出朦胧光亮的小桔灯该是多么浪漫,多么美好啊!它符合小小心里的一切审美,神秘,温馨,桔色的浪漫。于是心里一直想做一个那样的小桔灯,一节蜡烛放在桔碗里,发着朦朦胧胧的光。可是这个愿望一直没实现,家贫,上了小学才知道真正的桔子长什么样。
  第一次吃桔子,又萌生了做小桔灯的想法,可是感觉不对,桔皮很软,怎么能放蜡烛呢?更禁不住麻绳。于是很纳闷,问爸爸,爸爸说,那应该是另一种桔子,也称橘子,比这种桔子个头大,皮也厚。原来这样,北方的孩子不分桔与橘,就是桔与橘也都不知有多少种。再大一点,终于在超市见识了可以做桔灯的桔子,果然个头大,皮也厚,也硬,比一般吃的桔子皮要粗糙。
  可那时已经过了做小桔灯的年龄。
  于是那年春节给姐姐家小孩读这篇《小桔灯》,然后怂恿她做小桔灯。可是孩子远不是我们那时的心境,勉强削了桔皮,正赶上她追的动画片到了时间,便赶紧扔下削了一半的桔皮跑掉了。我拾起来继续做,一边想我们小时候春节到别人家里去拜年,提的小灯笼大都是自己做的,但不是桔灯。各种各样形状,四角的,西瓜圆的,两个锥形体连在一起的。想好了求大人用铁线固定了形状,自己找了红纸慢慢糊,有的还在灯笼上贴上各种图案,用小剪刀把红纸剪成碎菊花,在灯笼尾围成个流苏样的穗子,里面点上一截蜡烛。入夜的时候,在鞭炮声中,穿得簇新,提上灯笼,兜里揣上糖果,为什么揣糖果呢?一是喜兴,过年了,孩子要乐呵,一个是到别人家里去,人家要抓了糖果给你,小孩子在家里都教好了,不能随便要人家东西,主人给,小孩子躲,最后主人家就会给孩子揣在衣袋里,手碰到兜里原来的,就会说一句:“吆,家里带了糖啊!”
  这是很喜兴的一句话!也表示人家孩子不是来讨糖的。
  拜了年,孩子们便可以四散活动,都提了自己的灯笼,你的好,她的好的评论一番,也有因此吵架的,不过很快就被喜乐的气氛冲散,很少有记仇的。然后我们的乡俗就是去跑冰,一个个小灯笼在冰面上游来荡去,一会排成长龙,一会又穿花乱跑,伴随欢快的笑声,叫声,也有大人的说笑声夹杂其间,连河岸边老柳树上的积雪都被震得“唰唰”而落。
  等我做完了小桔灯,孩子们还在看电视,我喊一声:“哎,我的小桔灯做完了!”他们只是回头看了看,又沉浸到电视的情节里去,只有在厨房忙碌的姐姐笑着探出头来说:“咱们家的老四这小孩性子,一辈子也长不大了!”我自己也笑了,提着灯笼到阳台上去,看着窗外连绵的高楼,街上璀璨的霓虹,把自己的小桔灯插在大红的灯笼旁边,看着它在那绘着仕女图还会旋转的大灯笼旁边,小小的火焰在夜风里突突闪跳着,觉得这小灯又孤单,又温暖。
  冰心先生提着这样的小桔灯在半个多世纪前重庆潮湿阴暗的山路上行走时,和我此刻的心境是大相径庭。可是今夜,这盏小桔灯,却像一个记忆的招引,使我在回忆中又体会了一次童年,与身在童年的感受是不同的,就像回头才看得清来路与脚印,花儿总是在另一朵花身上体会盛开时的美丽。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