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23年08月22日
新闻内容
第A1版:要闻
医药反腐何以深得人心
 作者:  浏览次数:2629  放大 缩小 默认

  

臧博
  近日,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强调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此次会议,如一发强烈的信号弹,掀起了全国医药行业的反腐风暴。
  反腐,成了一柄悬在某些人和团体头上的剑,随时可能落下。伴随着疾风骤雨般的反腐措施,已经有一批医院“一把手”和重点岗位工作人员陆续被查,可谓大快人心。
  医药腐败,为何那么让人深恶痛绝?医药反腐,又何以如此深得人心?
  反腐,找回的是医者初心。医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医生是具体的执行者,他们的共同职责是为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医治。通过反腐,将腐败的老形式、新变体一次讲清楚,为医疗从业者立好规矩,划出“红线”,标注“雷区”,让有非分之想的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同时,营造干净的医疗从业环境,让恪尽职守的医生,摆脱不合理的营收KPI,专注于诊疗和科研,将精力放在治病救人和提高医疗水平上,更好服务患者。
  反腐,荡涤的是行业乱象。反腐,也指向了现有医药行业重销售、轻研发的病根子。药企研发新药,投资大、周期长,即使成功投入市场,盈利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面对风险,许多药企选择了“歪道超车”,将大把营销费用作为打开市场、维护关系、构筑壁垒的招数,打擦边球营销,甚至是违法犯罪,将药企与医疗方捆绑为利益共同体。而对于重金投入、踏实研发的药企,却无异于劣币驱逐良币。反腐之风常吹,能让医院、医生回到专业初心,也将让脚踏实地的药企获得更多利好,重塑医药行业生态。
  反腐,浸润的是万千民心。医药行业,是民生的重要环节,事关千家万户。花样繁多的返利、提成,厚厚的回扣红包,暗度陈仓的讲课费、研讨费,种种操作,最终成为“医药成本”,转嫁到求医问药的患者头上。由于医学、医药行业有着较高的专业门槛,大部分患者不易摸清药与药效、药与价格之间的“门道”,病症当头,只能将信将疑付款。打掉寄生在医药上的附加成本,让药品回到“疗效”的轨道上,最终获益的,是千万普通患者。
  反腐,带来了医疗机制体制变革的契机。不可否认,现实中,的确存在医生群体的付出与收入不匹配、行业内收入差距大等现象。穿上白大褂,就被赋予了“救死扶伤”的职业光环,脱下白大褂,也要操心柴米油盐、车贷房贷。医生属智力密集、知识密集型职业,工作压力大、强度大,从读大学到参加规培再到从业,要花十余年,人力资源成本极高。如果薪资待遇与其付出不相符,难免会有一部分人在灰色地带“找外快”。不妨以此次医药反腐为契机,探索更加公平规范、公开透明的薪资体系、晋升体系,让医者更有所依。
  医药反腐,民意所托,自然深得人心。一次反腐行动,挖的是腐败土壤,清的是贪腐害虫,护的是向阳根苗。期待这场医药反腐之风,能化作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的长风,让雷霆之后的医药行业拨云见日,让阳光照亮每一颗守护生命健康的医者仁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