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文化
上一期 下一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9年10月29日
新闻内容
第A4版:文化
笑泪之间,与历史相遇
——观《我和我的祖国》有感
 作者:  浏览次数:2228  放大 缩小 默认

  

■潘玉毅
  要说2019年哪首歌最火,想来除了《我和我的祖国》不会有别的选择。优美的旋律,质朴的真情,准确而形象地阐释了个人和祖国之间的关联。很多人甚至开玩笑说,自己在睡梦里也曾哼唱过。作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之作,其同名电影自然是不得不看的。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选取了过去七十年间发生的七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分别是《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和《护航》,以小见大,生动地展现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前夜》讲述的是为了确保开国大典升旗仪式万无一失所上演的“北京十二小时”;《相遇》设计了一个为研发原子弹而隐姓埋名的科研人员与妻子在公交车上相遇却不敢相认的场景;《夺冠》以中国女排两次奥运会夺冠为线索,刻画了女排精神对于国人的感染力;《回归》聚焦台前与幕后,重现了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分秒必争、分秒不差”的时间博弈;《北京你好》通过一张奥运会开幕式门票的“流浪记”,使小人物的悲喜与善良得以完美呈现;《白昼流星》融合扶贫扶志与神舟十一号飞船返航两个原本毫无关联的事件,凸显了国之发展、人之成长;《护航》将一个优秀女飞行员的成长经历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巧妙结合,书写了个人与集体、牺牲与成就的中国故事。
  整部电影从随风舞动的红绸开始,又以空中飘扬的国旗结束,那一抹令世界惊艳、令国人动容的红色贯穿全场。70年时间,可讲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别说158分钟,就是1580分钟、15800分钟,也难以一一尽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和我的祖国》就像一篇命题作文,主题是特定的,而时长则被限制在20分钟左右。二十来分钟讲完一个故事,难免会有些仓促,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好在导演们都是经验老到的高手,他们分别截取了70年岁月长河里的一个截面,讲述了不同时间轴里的七个代表性故事。虽然这七个故事演绎的场景、表现的东西各不相同,但其核心精神可以用相同的四个字来概括,那便是“为了国家”。为了国家,要做到万无一失;为了国家,要分秒必争;为了国家,可以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国家,还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呢?没有了。当在国家荣耀与个人得失面前,弃后者而取前者几乎是所有人共同的选择。而这,也正是影片的动人之处。
  自古以来,写文章也好,拍电影也罢,唯细节最能打动人心,细节能让人哭,也能让人笑。毫无疑问,《我和我的祖国》在细节的塑造上是十分成功的。譬如《前夜》里,为了帮助设计师重铸阻断器,附近的街坊都送来了材料,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铬、什么是镍,所以听到需要金属,将烟杆、黄金、半导体等等,能拿的都拿了过来。如果说这还只是让人隐隐有所触动,那么当清华大学化学系教师拿来一块铬并说“这是最后一块铬的样板了”,观者如我,眼泪早已忍不住。此外,设计师林治远的恐高症和大风中登高作业的呼应和对比,故障排除后习惯抱拳的林治远忽然行了一个军礼,而作为军人的警卫员却向他抱了抱拳,习惯动作的置换,表达的是对彼此的敬意,也是对祖国由衷的爱。那一刻,画面仿佛定格了。又譬如《回归》里,任达华饰演的修表匠和惠英红饰演的港警,一者为回归校表,一者为交接执勤,两个人各尽其职,将小人物在国家格局下的行为描摹得入木三分。当五星红旗准时升起,天台上响起的音乐与港警换帽徽的动作,不由得让人眼里一热。
  影片在题材的选择上也颇具典型性。《相遇》歌颂了从事科研工作的无名英雄。片中,高远是原子弹研发人员,他的工作“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家人朋友谁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做的是什么,甚至连生死都无从得知。因为核辐射生病住院,他在公交车上偶遇分别三年的妻子,听妻子讲述两人相识相恋的过程,却不能出口相认。直到喧天的锣鼓声响彻街头巷尾,无数的《人民日报》从空中落下,头版位置赫然是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消息,妻子回到住所在电视里看到丈夫的照片,对那个隐姓埋名的丈夫有了更深的认识。《白昼流星》讲述的是扶贫故事。田壮壮饰演的边区扶贫干部老李为了拯救两个误入歧途的孩子,宁可不要自己治病救命的钱也不愿将他们送入监狱,为了洗涤他们的心灵,更带他们去看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地球的画面。天与地,回归与出发,孩子们的人生得到洗礼,再辅之以老李挂在嘴边的“不要喊报告”“站起来说”两句话,表达了“扶贫先扶志”的主旋律。《护航》则书写了备飞女飞行员吕潇然为集体荣誉舍弃个人出彩机会的无私。为了保证阅兵万无一失,各项素质过硬的吕潇然成了应对突发情况的备飞人员——因为你是最好的,所以才安排你备飞。期间,吕潇然经历了从不甘幕后到主动服从的思想转变。这不由让我想起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不到阅兵场,也是种检阅,检阅集体主义精神,检阅对待不同分工的工作标准。
  影片在故事场景的设计上也足见匠心。2008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例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南方大雪……《北京你好》以一个在汶川地震劫后余生的孩子,替在地震中丧生的、曾参与鸟巢施工的父亲去看一眼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故事为主线,四川楞娃子与北京二大爷围绕着一张开幕式门票在胡同里上演了一幕争与抢、逃与追的闹剧,并以“赠票”达成和解,一句“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抢”实现了精神的升华。《夺冠》则将地点选在上海的老弄堂,少年冬冬因为帮观看女排比赛的街坊邻居扶天线,错过了送别心爱小女孩的机会,但也被弄堂里的老老少少当作英雄,同时,小女孩给他留的绣着五星红旗的球拍成了他前行的动力,也成了他的职业选择,若干年后,两人在电视录制现场重逢,适逢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夺冠,镜头从两个孩子的分离切换到重逢,从收看比赛需要扶着天线切换到现场投屏,时代的进步不言而喻,然而女排精神对人的影响一如既往。这两个片段借助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将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显然,于今日的观众而言,这些平凡人的面孔,越真实,越动容。
  也许我们没有片中人物那么伟大,也不曾经历如他们一般感人的故事,但是相信那份对祖国的爱是相通的。正如饰演香港回归时担任升旗手的朱涛的演员杜江在采访时所说:“这样一部电影,参与就是荣耀。”而我们观看这样一部电影,何尝不是见证荣耀的过程?哭与笑,小与大,个人与国家,悄然间,化作了我们眉间的笑与眼中的泪。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