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8年05月22日
新闻内容
第A2版:要闻
北碚区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西南大学青年教师唐斌
让“高大上”的思政课“接地气”
 作者:  浏览次数:1586  放大 缩小 默认
唐斌正在认真备课。

唐斌正在认真备课。


  

本报记者 李嘉会 文/图
  “无法想象支撑我早起的动力是思政课。”西南大学大一学生小郭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感叹,大学第一节思政课,他“全副武装”准备应付过关,却不想课还没上完就成了老师的“粉丝”。
  “青年大学生对理论和现实的渴求,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都超乎我们的想象。”西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唐斌说,思政课要真正走进学生,与学生“同频共振”,让“高大上”的理论学习“接地气”,最终达成青年学子的认同和信仰。

“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
  唐斌本科就读于西南大学,硕士推免清华大学,博士就读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后,得知西南大学发展需要,唐斌放弃长三角地区即将签约的工作,没谈任何条件待遇,毅然加入西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
  “我们荡秋千的时候,要想荡得高就要向后退,这说明永远不要急功近利,积蓄力量的过程也是成功的一部分……”在唐斌的课堂上,荡秋千、背单词、烧开水等生活化的场景都变成了体悟哲学的案例,在生活化的基础上提炼原理,再回归到原理方法论本身,是唐斌课堂的亮点。“我的教学理念就是哲学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回归学生身边的生活,回归学生身边正在经历的生活。”唐斌说,这也是他所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在教学改革中奉行的准则。
  西南大学有一个供全校师生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至善在线”思想政治理论课云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思政方面的基础知识,课堂时间则进行尊重教材的专题教学。“我们的教学团队还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制定‘同课异构’的教学内容,文科生侧重理论深化,理科学生侧重理论认知,艺体类学生侧重感悟,最终达到不同专业学生对理论的认同,进而达到信仰。”唐斌说,这样的授课模式下,教材体系被转化成教学体系,进而转化成学生的认知体系。
  唐斌介绍,通过探索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文化育人的改革,他们的教学团队实现了“一体多维”的授课模式。不少学生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这门‘有意义’的学习更‘有意思’了。”

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需求点
  唐斌认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形成的理论成果和实践进程融入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重要使命。唐斌认为,思政课不是学生不爱听,而是教得“不解渴”,做青年的思想引领就必须认真研究青年、真正走进青年。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常讲常新的课程,永远要嵌入学生最关注的东西,帮助他们理解原理和方法论。”唐斌说,工作5年来,他已经教授过4个版本的教材,每次教材改动,不变的是教材原理,变化的是最新形成的理论成果,需要他们及时设计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唐斌发现,学生并不满足于书本上一些基本原理的讲授,更关注理论的阐释力,对现实的关注也更为强烈。“学生对于网络媒体中的一些现象关注度很高,尤其是涉及到社会思潮的内容,有些他们能够辨别,但对‘普世价值’等迷惑性较强的错误思潮却有很多疑问。”唐斌说,他从学生的困惑入手,通过专题沙龙的形式教学,带领大家研究思考马克思主义是不是“普世价值”,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应对等等,不少同学感叹“思政课还能这样上!”
  如今,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已超过94%,其他省市也有不少高校加入“至善在线”思想政治理论课云教学平台。西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教学改革成果两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三次荣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唐斌也获得了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重庆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等荣誉。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