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8年04月27日
新闻内容
第A1版:要闻
童家溪镇探索干部队伍建设新路径
“导师”带徒 促青年干部成长
 作者:  浏览次数:3410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霍吕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经典古文道出了导师的重要性——能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疑答惑。在童家溪镇,也有这样一支特殊的“导师”队伍,他们由镇机关、村和社区的老同志组成。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该镇实施“导师制”,由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们担任“导师”培养青年干部,促进他们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基层工作能力。

组建17个导师组全方位传道授业
  青年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然而,一些青年干部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较短,存在不缺学历缺阅历、不缺活力缺定力、不缺想法缺办法等问题,这成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7年4月,童家溪镇在机关启动实施“导师制”,成立了五个“导师组”,五名机关老同志分别对三四名机关青年干部进行传帮带。
  同年7月,该镇又将“导师制”延伸至各村和社区,成立了12个“导师组”并推行“双导师制”,每组分别由一名机关中干及所在村、社区的书记、主任,对一两名村、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传帮带。
  “17个‘导师组’的成立,让全镇形成了‘镇—村、社区—社、居民小组—网格’的纵向帮带体系。”童家溪镇党委书记赵娅告诉记者,实施“导师制”就是为了有效激活基层组织“神经末梢”,加快培养青年人才,在全镇构建能力素质更全面、结构更科学的人才梯次队伍。
  据介绍,该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明确了“导师”必须通过带领“学员”走访群众、化解信访矛盾、处理危难险重工作以及与“学员”交心谈心等方式,在学习、工作、业务、思想、作风、生活、心理等方面,对“学员”进行帮助和指导。

“学员”独当一面全镇干事创业氛围浓
  “学员”龙雯在镇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和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在“导师制”实施之初,面对212沿线整治、“黄标车”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事关企业、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时,龙雯一开始并不敢直接与群众接触,而是本能地选择回避矛盾。
  “‘导师制’的实施,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龙雯说,在“导师”的带领下,她走出机关,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交流,这不仅提升了她的基层工作能力,更让她明白面对困难必须迎难而上的道理。
  “在‘导师’的帮助下,这一年我的工作进步很明显。”“学员”张梦琦说,“导师”梁发宾在每次总结会上,都会和“学员”一起对当前的各项工作进行逐项梳理、分析,更加全面、透彻地了解把握各项工作。
  不仅如此,在梁发宾的悉心指导下,张梦琦还学会了和群众“抛砖引玉”拉家常、对待问题“一针见血”找重点、化解矛盾“置之死地而后生”等工作技巧。
  如今,在童家溪镇,像龙雯、张梦琦这样的青年干部比比皆是,经过“导师”的教导,他们渐渐成长,已经能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

完善工作机制继续深入探索推行
  据了解,在“导师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童家溪镇还对该制度进行了不断完善,并形成“青年干部上讲台”“互动交流学习月”“导师制考核评价”等可复制借鉴的经验。
  “我镇还将继续完善、深入推行‘导师制’,为加快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赵娅说,今年,童家溪镇将一如既往地大力培养锻炼青年人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激发全镇上下干事创业激情。
  据赵娅介绍,童家溪镇今年将深入推动“导师制”与“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相融合,结合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完善纵向帮带体系,进一步落实走访调研处置反馈制度。
  同时,该镇还探索实施“必修课+选修课”积分制,鼓励“学员”在完成本组培养计划后,自主选修其他“导师组”的项目,并给予相应积分,激发干部队伍整体活力。
  此外,该镇还将推动“导师制”向学校、医院和企业延伸,探索机关、村(社区)、学校、医院和企业“导师组”结对共建、活动共联机制,促进资源融合、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一批精品项目。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