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2年07月10日
新闻内容
第三版:新闻
党代会精神解读文章④
 作者:陈澍  浏览次数:6606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

陈澍

直辖以来,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314”总体部署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轮廓逐渐清晰,城乡区域差距缩小的态势正在形成。但与发达地区相比,重庆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水平还相对较低,2011年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6480元,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重庆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97元。2011年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依然高达3.12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据此,市第四次党代会将“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战略重点,并提出了加快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方略,为重庆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重庆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坚持“一个原则”、构建“一个核心”、抓好“两个环节”:必须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以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为核心,着力抓好“三农”和“两翼”两个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全市的发展水平。总结起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关键要做到“六大统筹”。

一、深化要素市场改革,统筹城乡要素流动,把握纵深推进统筹城乡的关键环节

统筹城乡发展,城乡要素自由、合理、有序流动是关键。当前,中国每一种主要的农业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信贷资本的流动依然受到很大的约束。中国未来农村要素市场表现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统筹城乡的深度推进。中国农村的土地产权主要归农村集体所有,但事实上土地所有权没有实际掌握在大多数农民手中,从而导致农村土地产权虚无,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民投资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健全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稳妥开展农房和农村集体资产改革,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和“地票”交易制度。这些制度的落实,必将开启深度推进统筹城乡改革的大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已经成为城乡统筹的重要制约。如何引入高素质的农业从业者、培育知识型农民、充实农村的人力资源、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对深度推进统筹城乡改革非常重要。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要有资本注入农村。农村资本市场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持续多年,但收效不大,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始终有“非农化”的倾向。因此,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继续探索“三权”抵押贷款,扩大农业保险。这些政策对激活农村要素市场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凸现功能定位,统筹“圈翼”发展,强调“率先”与“特色”并重,构建协同共进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重庆的经济发展速度全国领先,但经济体量小,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落后。2011年,重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第18位。现阶段,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提升全市的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夯实“统筹”的基础,是极其重要的。据此,各区域经济板块需要进行科学的发展功能定位,尊重发展次序,强化协作带动,促进协同共进。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一圈”需要在“率先”上做文章,要率先发展、做优做强,要加快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区,主城区要强化核心辐射带动功能,发挥引领作用,“一圈”其他地区要依托主城,加快建成一批西部强县。而“两翼”地区要在“特色”上做文章,充分发挥自身区域的特色和优势,强化基础设施,建立承接对口平台,建立与“一圈”之间的连接通道,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优化经济赶超的机制与条件。渝东北地区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打造特色板块,建成长江上游生态经济示范区;渝东南地区要用好民族政策、突出民族特色,建成武陵山区特色经济示范区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此外,需要建立对“两翼”地区专门的产业、资金和人才支持制度,加大支持力度;要建立“一圈”对“两翼”的强劲带动机制和稳定帮扶制度,以构建区域间的协同共进机制。

三、着眼功能优化,统筹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将推进城镇化作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心环节

“城”与“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体两面”。现阶段,在城市已优先发展的情况下,统筹城乡发展的动力源在“城”而不在“乡”。按照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要求,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矛盾,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关键就在于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建设,让更多的农民实现身份、职业和观念的全新转换,能够缩小社会成员在财富分配、发展机会、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增强社会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城镇化建设,把大量的农村人口变为城市居民,既可以转变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收入水平,享受现代城市文明,也可以提高留在农村人口的资源占有水平,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持把推进城镇化、打造城镇集群作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心环节。当前,要充分发挥城市的作用,大中小城市要统筹协调发展,最关键的是要转换城市的功能,要以各级城市为结点,建立以城带乡的高密度稳态网络。具体而言,主城区要按照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强化城市综合功能,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要加快建设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产业承接、交通疏解、公共服务分担等重要功能。要建设好万州第二大城市,发挥其在渝东北地区的核心引领作用;要加强县城建设,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要高度重视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衔接城乡的终端纽带作用。

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状况,统筹城乡发展条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城乡统筹最终需要农村自我发展。建立农村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最终要从“以城带乡”向“城乡互动”、“城乡融合”的状态发展,最终要将农村建设成人们向往的居住地。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彻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关键。目前,农村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公共环境、公共文化等都与城市有较大的差距,导致农村生产条件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生活环境恶劣,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我们要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方式为重点,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分步实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具体而言,一是要根据农村人口的变化,鼓励和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推进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建设,逐步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二是要加快农村路、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节约农村生产成本,降低农民生活成本;三是要改善农村公共环境,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四是重视农村职业教育,提供多渠道培训机会,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创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五是要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状态,深化开发式扶贫,加快以武陵山区、秦巴山区为重点的贫困地区集中连片开发,实施多种有效扶贫方式,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

五、着眼能力提升,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发展保障水平

基础设施是生产与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物质基础,是城乡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基础设施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基础设施抓好了可以为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而建设滞后则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导致经济发展失速,社会发展不继。经济起飞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助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某些区域开发的成功,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通过率先启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高速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这些年的超常规发展,重庆市的基础设施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增长。然而,由于过去基础薄弱和历史欠账多,重庆市城乡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因素仍未完全消除。因此,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交通、能源、水利等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针对重庆现有的条件,需要继续加强六个方面的基础建设:一是要以畅通对外通道、完善内部网络为重点,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为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作支撑;二是要加快城区路网和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公共交通效率;三是要加快农村路网建设,提升通畅水平,节约农业运营成本,增强城乡联系;四是要加强能源建设,建成国家级煤炭储运基地,加快实施重大电源电网项目,建设覆盖全市区县的天然气供给网络,构建起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为重庆经济高速增长提供物质保障;五是要大力加强各类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旱涝保收、防洪抗旱和城乡供水能力,降低农业风险和资源风险;六是要推进城乡信息化建设,加速“三网”融合,架设城乡信息高速公路。

六、凸现国家战略,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环境保护日渐得到各国的重视。但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与经济发展、社会问题有着比较难以协调的冲突。环境保护就是要依据人类的意愿,保护和改善环境,使它更好地适合于人类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环境保护工作的好坏,直接与国家的安定有关,对保障社会劳动力再生产免遭破坏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保护环境资源,就会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下去。工业发达国家曾经只注意发展经济,不顾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谋求经济的发展,当污染形成公害,引起广大人民的强烈反对并影响到经济的顺利发展时,才被迫去治理,从而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被后人称之为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方式,不但使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会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不按照环境科学规律办事,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必然遭到环境的报复!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拥有全国的淡水资源储备库,重庆的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于重庆、甚至对全国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重庆的生态环境保护当属国家战略。近年来,重庆虽然对环境保护强调有加,但环境协调度仍有下降趋势,仍未能与能源和经济协调统一,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要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具体而言,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要加强库区水环境保护和消落区治理,搞好天然林保护和沿江防护林建设,加强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努力实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二是要因地制宜搞好城乡绿化,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工程,搞好工矿采空沉陷区生态恢复重建;三是要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节能减排,严格防治工业化污染,积极建设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示范区;四是要强化次级河流污染治理,搞好城乡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把重庆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既是中央对重庆的殷切希望,也是3300万重庆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重庆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群策群力,切中肯綮,效如桴鼓,为早日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作者系重庆社会科学院院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