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五年回眸·喜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
上一期 下一期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6年12月20日
新闻内容
第A2版:五年回眸·喜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
绿色作底绘新图 生态引领兴产业
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绿了家园富了群众
 作者:  浏览次数:1025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圣镇楼房村金灿灿的稻田。

三圣镇楼房村金灿灿的稻田。

彩化苗木基地。

彩化苗木基地。

静观镇花农喜收蜡梅。

静观镇花农喜收蜡梅。


  

  城在林中,林城相融,美如画卷,这就是北碚,一座绿色希望之城。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8.7%,居重庆主城之首,人均公园绿地26.2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6.2%,“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成为现实。
  这得益于我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贯高度重视,清醒认识到“北碚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希望在生态”,大力推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大力开展造林绿化,绿山富民。

科学规划 打造城乡绿化新格局
  近年来,我区围绕城乡绿化先后编制“三年消灭荒山、七年绿化北碚”、森林城市建设、“五区四带”林业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等多个科学性指导规划,推进实施巩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绿化和植被恢复、捐资造林等重点工程。
  全区以城镇、景区、产业基地绿化为点,以公路、水系、农田林网为线,以森林山脉为带,大绿带、小组团结合,点线面结合,基本构建起城乡协调、互动衔接的城乡绿化格局。
  “十二五”时期,我区完成人工造林7.2万亩(4800公顷),中幼林抚育3.5万亩(约2333公顷);新建、改造马鞍溪湿地公园、蔡家中央森林公园、体育公园等22个城市公园,总规模达332万平方米;通过新建或拆违建绿的方式,建成38个社区公园,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

创新模式 保障造林用地与资金
  近年来,我区利用森林资源抵押融资,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绿化,探索出“政府补助、业主为主、农户参与、市场运作”的资金保障模式,并创造出征地造林、租地造林、合作造林等用地保障模式,为造林绿化带来持续动力和活力。
  同时,我区结合工程造林、补植补造、迹地更新造林、森林抚育、树木绿地管护、道路和水系绿化等开展多形式植树活动,创新推出绿地养护、以金代劳、捐款捐树、志愿护林防火、林地古树认养、对口帮扶等植绿护绿方式,拓宽履责形式,鼓励结合建纪念林、法制林、廉政林,种植各类纪念树。

产业互融 实现绿山富民
  近年来,我区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与产业齐兴,绿山与富民双赢”之路,不仅绿化美化了家园,而且增收致富,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全区花木种植面积6.8万亩(约4533公顷),品种1030余个。其中,享有“中国花木之乡”美誉的静观镇,是我国栽培蜡梅时间最早、栽植面积最大、品种资源最多的地区之一,该镇已成功举办了13届蜡梅文化旅游活动,逐步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科技—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格局,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和蜡梅特色产业发展。
  目前,我区依托花卉苗木、金槐、红豆杉、蜡梅、核桃、脆红李等6个万亩产业基地,开发出蜡梅香水、香皂、润肤露、金槐芦丁粉、槐米茶、槐恋酒等20多个产品,有效实现富民增收和精准脱贫。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