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五年回眸·喜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
上一期 下一期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6年12月13日
新闻内容
第A2版:五年回眸·喜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
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作者:  浏览次数:1123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级非遗项目“蔡家草把龙”传承人刘映升在校园传授技艺。

区级非遗项目“蔡家草把龙”传承人刘映升在校园传授技艺。

缙云体育中心。

缙云体育中心。


  

  “十二五”时期,我区以建设文化高地、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多措并举,努力作为,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繁荣的文化事业和优越的区位环境,不断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有力推动全区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势头强劲稳步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区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各项文化事业全面开花,为我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建设,我区文化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已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广播电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正逐渐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经核算,2014年我区文化产业增加值6.4亿元、GDP占比1.54%;2015年我区文化产业增加值8.38亿元、增长率为33.1%、GDP占比1.96%,增速在主城九区排名第一。数据显示,全区现有文化企业700余家,其中莱宝高科、西师出版社等亿级文化企业6个,瑞丰包装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在新三板上市。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为支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我区进一步理顺机制,完善政策,成立北碚区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产业统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研究出台《北碚区文化发展资金管理办法》,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3年共计对19家文化企业提供扶持资金100万元。
  “十二五”时期,我区指导区内文化企业争取国家和市级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340万元;推荐西南大学出版社、斯威特钢琴、瑞丰包装成功入选市级龙头文化企业名单,葵莲文化、紫泉包装入选市级民营文化小巨人名单,另有39家企业入选快速成长小微文化企业名单;积极扶持团山艺术中心、东阳奇石村等特色项目,5年确认400余家微型文化创意企业;支持叶脉画、根雕等工艺美术类企业研发创新、扩大规模;涌现出玄竹堂雕刻、彩轶工艺、大焱叶脉画等一大批成长潜力较大的本土文化企业。

栽好“梧桐”引“凤”来
  在我区文化产业政策的保驾护航下,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迅速。截至目前,我区已成功打造西师出版社、重庆机器人世界、重庆斯威特钢琴3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力争一到两年内将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建成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此外,我区紧紧围绕“一区三地”发展定位,着力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提档升级卢作孚纪念馆等历史文化文物景点,形成一条文化旅游精品线;相继引进京东方、莱宝高科、重庆机器人世界等一批高科技文化企业;推动台农园婚纱摄影婚恋产业基地、新华书店北碚城南书城等项目,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做大文化产业增量。
  近年来,我区引项目、聚产业,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重庆两江机器人培训中心项目、迪卡侬国际体育用品体验商场等7个文体项目签约落户各园区,项目总投资20.01亿元;重庆温泉谷、婚纱摄影基地等13项文体产业项目实际到位资金4.9亿元;新建2座全数字电影院、6个歌舞娱乐场所、12个互联网服务经营场所,总投资3000万元。目前,我区正与乐视体育、深圳宏博昌荣、安徽嘉恒、重庆电影、浙江海博等知名文化企业积极洽谈,力争逐年引进文化旅游项目。
本版稿件由记者曾晓隆 邓公平采写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