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广告刊例 | 进入主站
往期回顾
2013年09月06日
新闻内容
第一版:要闻
5年后基本实现所有撤并村通公路(办好民生实事•民生访谈②)
 作者:   浏览次数:6618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施撤并村公路通达工程:

5年后基本实现所有撤并村通公路

市交委主任滕宏伟详解工程内容:筹集40亿元资金,新建农村公路1万多公里,解决2606个撤并村153万人的“出行难”

从今年下半年起,重庆市启动“撤并村公路通达工程”,力争通过5年时间,新建农村公路1万多公里,解决2606个撤并村的“出行难”,基本实现所有撤并村通公路。

当前我市撤并村村民的出行现状到底如何?启动“撤并村公路通达工程”的资金如何筹集?相关部门如何具体实施?带着这些问题,827日,记者采访了市交委主任滕宏伟。

为何要实施?

——正视“撤并村”道路通行短板,“很多地方连摩托、三轮车都无法进去”,大部分村民要步行1个多小时才能乘到车

解决农村公路通达和畅通问题,最大程度方便广大农民出行,一直是我市交通建设的重点内容。

那么,我市为何要在今年启动“撤并村公路通达工程”?

滕宏伟称,撤并村农村公路,是指从撤并的行政村原村小学或村委会到国、省、县、乡、村道之间的连接道路,这是农村公路的组成部分。从2003年起,我市就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到2012年底,乡镇通畅率100%,行政村通达率100%

2000年,我市启动了撤并村工作,重庆由20673个行政村降至8737个(含部分居委会),撤并村达11936个。由于“撤并村”道路未纳入国家农村公路建设范围,到目前,我市仍有2606个撤并村没有通公路。

这些撤并村的村民出行状况到底如何?

滕宏伟称,目前,撤并村的道路多为蜿蜒曲折、狭窄的小路,“很多地方连摩托、三轮车都无法进去”,大部分村民要步行1个多小时,才能乘到车。

“让村民走出大山,缩短与外界的距离,这是村民多年的企盼。”滕宏伟表示,农村公路是农业和农民客货运输的惟一载体,是乡村之间互通运输的依赖。路通了,才能让农村自然资源、农副产品尽早转化成财富,让人流、物流、信息流早日形成财富流。

资金哪里来?

——采取市区县两级差异化补助方式:两翼地区补助32万元/公里;渝西地区补助20万元/公里,主城区不予补贴

如何搞好这一民心工程?滕宏伟表示,在摸清全市撤并村公路建设“家底”的情况下,市交委还多次开会,讨论修建方案。

今年520日,市政府专门召开市长办公会,研究撤并村公路建设问题,最终决定2013-2017年,重点解决撤并村公路通达问题,原则上每个撤并村修建的公路长度约3-4公里,让300户以上的撤并村实现通公路。

“撤并村通公路建设量大面广,背后需要一笔沉甸甸的资金做保障。”滕宏伟表示。

他说,从“摸家底”的情况看,目前,全市11936个撤并村,未通公路的2606个村,需要新建通达公路里程约1万多公里,涉及34个区县,多集中在两翼偏远山区。其中渝西地区约2000公里,两翼地区约8000公里。

不仅如此,这些山村自然条件恶劣、地理条件复杂,工程量大,需要长距离运输材料,建设成本居高不下:平均每公里公路造价达到40万元,共需投入40亿元资金。

“解决40亿元的修路资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滕宏伟表示。

为解决修路资金,我市决定采取市区县两级差异化补助方式。具体补贴标准为,两翼地区每公里补助资金80%,即32万元/公里;渝西地区每公里补助资金50%,即20万元/公里,主城区不予补贴。(下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热线:68863815 68319632 邮箱:bbb3815@163.com QQ:34428068 CopyRight 2009-201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北碚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渝ICP备09011859号